“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这句话,湖南长沙芙蓉区定王台街道丰泉古井社区书记龙欣反复说了多次,以表达对政府推动老旧街区“有机更新”的赞许。
这是居民的真感受,也是政府的新理念。
在长沙方言里,老长沙人被称为老口子,龙欣就是一个老口子。她提到,“位于白果园片区登隆街里的长沙剧院,那是我母亲年轻时听过越剧的地方,这个剧院还在。我的公公现在还管登隆街叫‘亮壳子’……”
我说,这句话触动了我,我要原封不动写进稿子中。
长沙老口子管灯笼叫“亮壳子”——龙欣的讲述,也点亮了我心中对此行采访“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的“亮壳子”。从山高水远的大湘西,一路走到车水马龙的网红城市长沙,所见所闻,不都是“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的各种样本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的意思可能包括,“老乡”的意见和感受是检验小康生活成色的重要指标。
小康不是画饼,更不会从天而降。小康生活就是老百姓充满生命体验的全过程,不应该也不会是割裂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刻板形态。譬如老旧街区“有机更新”,既是对老房旧宅的智慧改造,让居住功能与城市环境同步提质,也因刻意保留一座城市的记忆而使得治理充满了人文情怀。
城市和乡村一样,都是有记忆的,留住记忆,就是留住了百姓的“乡愁”,会让生长于斯的人民平添可持续的幸福感。我以为,长沙能连续13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也是生动的注释——民众的小康生活,“心有所安”最可贵。
在采访现场,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声鼎沸的长沙网红打卡地“超级文和友”,与风景如画的张家界龙尾巴村,小康生活的密码如出一辙:更加注重“新与老”的衔接,更加注重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衔接,更加注重决策意志与百姓诉求的衔接……让“幸福来敲门”,老百姓不仅感受到了“幸福”在家门口的升级,而且觉得不折腾、不矫情。
湘西十八洞村是藏在大山深谷的一个苗寨,“精准扶贫”在这里首次提出,我们来到这里,除了惊叹山川之秀丽,也会因为苗家大妈结账时伸过来的二维码,而拉近了距离。
生活与生存的要素、条件,不再因为隔着万水千山而有显著的差距和不同。
因此,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娇娇”会回到这里做“直播”;清冽甘甜的山泉水,会“流”向大都市的超市货架……小康不是乌托邦,是每一个个体生活水平、生存体验的升级——很可能,我们矢志追求的小康目标,就是创造更优良、更平等的环境和条件,让每一个个体更充分地分享资源,让每一个家庭更公平公正地分享发展的机会,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洒落温暖的阳光。
“分享”让生活变得更容易。撤掉架在人们头上观察远方的望远镜,我们会更懂得托尔斯泰所谓“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不无道理。
自古以来,小康就是升斗小民对殷实、安定生活很具体的期待。科技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小康”愿景,但即使在今天,“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然是小康最本质的场景——小康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生活,人们永远期待,生活足够安宁、祥和、踏实和充满人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许包含着惊天动地的变化,但归根结底,我们所要致力的,是消除障碍,破除藩篱,填平鸿沟,创造条件……让“幸福来敲门”——就像我们在龙尾巴村看到的那样,因为“让旅游资源深度融入”,如画的风景就闯进了百姓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