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社部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共有1075.9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861.9万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28.4万人次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这些获评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工人们的进步值得鼓励,也值得广大职工学习。
在中国商飞旗下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零件加工中心钣金车间,“金牌技师”陈胜超(右)正在指导工友加工钣金件。图片来源:新华网
不过,相对于我国体量庞大的职工队伍而言,一年仅有28.4万人次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说明技师、高级技师这一类高技能人才,在“蓝领”队伍中比例仍然很低。高技能人才比例过低,不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产业转型升级。
事实上,有的工人有这样的误区:评技师是“公家单位的事”,自己在非公企业工作,评不评技师无所谓;也有的工人觉得,评技师麻烦,评上了也不见得多拿钱,还要花时间和精力学习,自己有手艺就可以了,何必去费工夫复习考评;还有的工人觉得,自己独自参评技师,会不会让企业和班组觉得自己好高骛远,不安心现职工作?这些误区导致部分工人,特别是非公企业、中小微企业工人对于职业资格参评积极性不高。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中小微企业担心“为他人做嫁衣裳”,不愿意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过多,对高技能人才激励措施不足,也影响了工人参评技师的积极性。
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不少企业越来越看重具有技师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特别是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它们将技能人才视为自身重要的竞争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肯投入,不少青年技师和高级技师已经在企业里挑起技能大梁。工人有了更高收入,企业也得以获益。
与此同时,很多地方都为高技能人才在落户、就业、购房、子女就学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措施,使技师资格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而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台阶。对于工人而言,不能将技师评定当成“应试考试”,要通过参评技师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助益。
鼓励更多工人迈入技师行列,成为高技能人才,在提高技术工人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形成认可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的价值导向,最终形成“技师光荣”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