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刊发的题为《上海19家企业被摘“和谐劳动关系”招牌》的报道。图片来源,2020年4月17日《工人日报》二版截图。
今天的《工人日报》二版头条报道,近日,2019年“上海市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名单对外公布,2287家企业上榜。同时,因复审未达标,19家企业被取消了“上海市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的招牌。
自2006年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在全国范围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并结合本地实际,不断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在全面保障职工权益、完善协商协调机制、推动企业与职工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国各地相继涌现出一大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且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先进典型。
但荣誉和成绩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好,不代表现在好,现在好也不代表将来一定就好。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劳动关系面临的治理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到每一个具体企业里面,就是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多变。唯有适应变化,及时调整,不断协调,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更加关注职工队伍的新需求新特点,更加注意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方能始终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方能真正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共赢。所以,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摘牌,是一种必要的提醒和极有意义的警示。
摘牌当然不是随意的。据报道,上海对于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打分表”共分为规范性指标、建制性指标、发展性指标、感受性指标、减分指标和一票否决指标六部分。其中,减分指标中,“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工未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建制不全”“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多”“劳动争议数量多”“工伤事故多”等情况,赫然在列;一票否决指标,则有逾期未履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理决定或受到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行政处罚、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因劳动保障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恶意阻挠建立工会等7种。显然,这份“打分表”,尤其是其中的减分指标和一票否决指标,无一不彰显出对职工合法权益的尊重、维护和保障,而这正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根基与魂魄”。
所以,推动企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自然是一种积极作为,及时摘掉不达标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招牌,也是一种积极作为,一种负责和担当。其中的逻辑就在于:只要企业符合创建标准的,就应当授予其荣誉称号;只要企业发生有不符合创建标准行为的,就应当及时取消其荣誉称号——跟踪监测,慎终如始,负责到底。
不仅如此。上海市的做法还是对“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实现了对荣誉称号的全过程跟踪、动态化管理。其否定了那种荣誉称号“只进不出”的片面做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些地方存在的 “挂牌多,摘牌少”“重授予,轻管理”“肯定多,约束少”的不合理现象,有效维护了“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荣誉称号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信力。
这么说,并不是说那些不摘牌的地方就一定做得不好。而是说,上海市有关部门的这一举措中所蕴含的那种果敢坚毅、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的精神,值得更多的地方学习借鉴,以更好地推进“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而推动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