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社评-正文
健全多元化模式纾解养老焦虑
韩韫超
//www.workercn.cn2015-07-1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们应该用更贴心的服务、更真挚的关怀让老人们相信,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方式,与年老相伴的将不再是焦虑、失意和绝望,让每个人都能从容面对老之将至,这是一个社会最普惠的慈善。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北大钱理群教授夫妇要去养老院的消息,一时间,养老问题在名人效应的催化之下再次发酵,也在提醒我们,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人的养老需求日益增大,养老问题已然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钱教授能走进养老院颐养天年,甚至继续自己的读书写作生涯,是幸运的。而在钱老之外,其他千千万万普通的老年人面对老之将至,能否也如此从容淡定?换句话说,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每个人是否可以从容而优雅地老去?不妨通过梳理当下国人的养老现状,来寻找答案。

  时下,在大多数一线城市,养老设施和条件相对比较完备,人们的观念也越来越开放,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一旦自身缺乏料理生活的能力,又无家人在身旁照看,进养老机构养老就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尽管如此,不少人还是对进养老院存有几分顾虑,公立养老机构资源紧张,条件好一些的甚至一床难求,且价格不菲,不少人担心有限的退休金是否足以支付养老院高企的费用。

  一些尚能生活自理的老人,大多选择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方式,饮食起居均在家中,同时又能享受到较好的社区医疗、休闲等服务。对城市里的这部分老年人来说,获得稳定的养老硬件保障基本不是问题,而获得精神上、情感上的慰藉,是他们最迫切的养老需求。

  在二三线城市或乡镇区域,公立养老机构相对匮乏,民间力量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立养老机构的不足,然而民办养老院良莠不齐,有的条件简陋,入院老人的健康、安全堪忧,不久前鲁山养老院大火的悲剧就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此外,服务人员不够专业,对待老人缺乏耐心等问题,更是让一些民间养老机构在公众眼里沦为纯粹的盈利机构。因此,相对于大城市,偏远地区的空巢老人更容易陷入在家养老无人照顾、养老院不愿进不敢进的尴尬境地。

  可见,如何有效解决养老服务在不同地区的不均衡,在更广的范围内提供价廉质优的养老服务,针对不同地区和群体,探索更加多元合理的养老模式,纾解公众的养老焦虑,已然成为当下的迫切问题。

  如今机构养老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如何不辜负公众的这份选择与信任,有学者曾提出“公立机构要兜底,民办机构要专业”。针对居家养老,“政府角色要清晰,医疗问题要配套”则是公众的期望。

  有关部门应该致力于养老机构的合理化分布,提升养老机构的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让公众对其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物质保障方面,努力为养老机构提供更强大的财政支撑,让老人进得去、也进得起养老院。此外,在鼓励民间力量介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其进行有效约束和监管的机制。同时,有必要探索多种实际可行的养老模式,比如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等养老模式,在推进养老社会化、市场化的同时,给老年人更多选择的空间和可能。

  养老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的良心和文明程度的标尺。纾解养老困境、告别养老焦虑,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在我国老龄人口已达约2.12亿的今天,我们应该用更贴心的服务、更真挚的关怀让老人们相信,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方式,与年老相伴的将不再是焦虑、失意和绝望,让每个人都能从容面对老之将至,这是一个社会最普惠的慈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