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4块金牌——据《工人日报》8月18日报道,我国青年技工在世界技能大赛中首次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竞赛标准和规则的难度大大高于国内技术标准和规则,其竞技水平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技工夺金的背后,凝结着我国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努力与智慧。在我们这个拥有2亿多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制造业大国,以更高的技能、打造更高品质的产品,进而打造制造业强国,是我们致力追求的目标。
世界技能大赛就像一面“镜子”,比赛成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技术技能的培养和发展水平。
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职业技能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有差距,一些项目和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例如在此次比赛中,汽车技术、汽车喷漆、飞机维修、砌筑等领域的奖牌多被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一些工业强国所包揽。
“中国制造要的是精准度而不仅仅是速度。”这句话是许多参赛选手和教练的感悟,也反映出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和技能发展要求还处于较为粗浅的低层次状态。对照世界技能大赛强调的“质量第一”、零误差的前提下追求更好质量,我们以往“重速度胜于重质量”的思路有待调整。
此外,与一些职业技能领域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高技能人才占劳动者的比率不高,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评价机制仍然存在不合理的方面。以世界技能大赛的参赛项目砌筑为例,目前我国砌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很多是中考或者高考失利的毕业生跟随亲友到建筑工地工作,未经专业培训。而在英国,砌筑是一份比较受欢迎的职业,从事砌筑行业的工人多毕业于职业技术学校,经过非常专业的训练,熟练工人收入可达每月2000英镑至2500英镑。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我国高级技能人才3700多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不到5%.高技能人才少,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制约着中国制造的竞争力。长期以来,在年轻人当中,当技工并不是多么有面子的事。有数据表明,75%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学习不好、家庭经济条件差”是读技校的主要原因。
而此次参赛及得奖的技能“国手”多是“90后”,夺得焊接技术金牌的曾正超年仅19岁。他们能否引发粉丝效应,在年轻人当中掀起学技能的热潮?无疑,各方希望看到的是,借助这项赛事,激发全社会更加尊重技能人才、更加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学技能、喜欢钻研技能、坚持提高技能水平,从而打造出一批优秀的大国工匠。这是我国产业发展升级转型对技能人才队伍和技能水平提升的必然要求。
当我们的高技能人才能拥有更多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我们离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就会更近。
对照世界技能大赛强调的“质量第一”、零误差的前提下追求更好质量,我们以往“重速度胜于重质量”的思路有待调整。当我们的高技能人才能拥有更多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我们离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就会更近。
乔兆红:如何留住世博资源优势 2010-12-14 |
人民日报:凝聚在改革的旗帜下 2013-11-18 |
汤嘉琛:花总作证后遇袭,仅仅是巧合吗 2014-10-29 |
新民晚报:迎世博是社会组织提升素质的契机 2009-10-31 |
新民晚报:迎世博是社会组织提升素质的契机 2009-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