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清理“僵尸企业”刻不容缓,但清理进程困难重重。不管牵扯到哪个地方、哪家银行、哪家企业,谁都不愿乖乖被“清理”,或观望或拖延或抵制,都希望别人先死,自己“剩者为王”。怎样尽量减少阵痛,减少对就业的冲击,降低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这是政府、银行、企业必须综合考虑的问题。
1月26日《工人日报》刊登消息称,100多家“僵尸企业”被工信部“劝退”或“帮退”。其中,政府部门以撬动市场的方式,引导20多家农药企业自愿退出,既有效化解了产能,又减少了社会阵痛,在“僵尸企业”清退难的情况下,这样的探索颇有现实意义。
“僵尸企业”的成因复杂,主要由此前经济发展黄金期扩大的产能和刺激经济带来的产能增加引起,在经济增速放缓后,产能过剩,从而导致“僵尸企业”增加。这些企业丧失了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离开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就活不下去。
“僵尸企业”必须清理,不仅因为其占用大量资源又不产生价值,它们的存在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有序竞争。有的地方政府和银行不愿意看到“僵尸企业”倒下去,不断通过降低电价、继续投放贷款等方式为其“输血”,一些优秀企业反而被淘汰出局,形成“劣币驱逐良币”。这种现象在电解铝、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非常普遍。
清理“僵尸企业”刻不容缓,但清理进程困难重重。不管牵扯到哪个地方、哪家银行、哪家企业,谁都不愿乖乖被“清理”,或观望或拖延或抵制,都希望别人先死,自己“剩者为王”。
近来,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清理“僵尸企业”。近日《人民日报》也刊文,对于清理“僵尸企业”口吻坚定: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
但“僵尸企业”多数为国企,处理起来不仅涉及经济问题,还可能会演变为社会问题。怎样尽量减少阵痛,减少对就业的冲击,降低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这是政府、银行、企业必须综合考虑的问题。这也恰恰是“僵尸企业”退出难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和银行即便有清理的积极性,也往往束手无策。
但是,困难不应成为拖延的理由,一味拖延只能让问题更加复杂和棘手。正如业内人士强调的:是等着这类企业把行业中的优质企业拖垮,最后一起死,还是快刀斩乱麻,处置这类企业从而腾出必要的市场资源和空间?显然,必须尽快处置“僵尸企业”,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应对积极,方法得当,并非没有更好的途径。
以农药行业为例,去年有20家农药企业被其他10家企业“帮退”,即政府发挥管理职能,让有资金、有技术、有意愿进入农药生产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僵尸企业”,借壳入市,既帮助原有企业解决了债务、职工安置等问题,优秀企业也能进入这一领域。这实际上是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下,让企业跟企业打交道的市场化手段。它有效抑制了产能的盲目扩张,使整个行业在2015年保持了健康状况。当然,这一创新之举曾经也多有争议,它说明,啃下“僵尸企业”这块硬骨头,没有智慧不行,没有勇气也不行。
处置“僵尸企业”的原则,国家已经定调,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要高度重视、全力做好职工安置工作,防范引发社会风险;更加细致地做好社会托底工作等。从根本上来讲,清理“僵尸企业”,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努力运用自己的智慧,依靠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积极应对,拖延推诿只能让问题越来越棘手。
杨 涛:网上公示财产会让社会更稳定 2013-01-29 |
不能任由“僵尸企业”长期“僵”在那里 2015-04-09 |
不能任由“僵尸企业”长期“僵”在那里 2015-04-09 |
不能任由“僵尸企业”长期“僵”在那里 2015-04-09 |
马光远:“僵尸企业”不除,经济风险难免 2015-11-30 |
百 合:别让“僵尸企业”挡了路 2016-01-11 |
清理“僵尸企业”也须蹄疾步稳 2016-01-12 |
中工时评:清理“僵尸企业”要让市场说了算 2016-01-12 |
别让“僵尸企业”挡了路 2016-01-12 |
止 凡:如果从未“上岗”为何害怕“下岗潮” 2016-01-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