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更名去“职业”,也许可以短期内改变招生数量少、社会评价偏低的窘境,但如果根不稳、魂游离,职业院校的定位就会发生偏离。如果丢掉了魂,职业院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石。
据《中国青年报》2月5日报道,近日,教育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的公示》,46所高校入选该份名单,其中包括21所“新设本科学校”、16所“更名大学”、6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和3所“同层次更名”的学校。在21所“新设本科学校”中,有16所学校原校名包括“职业”或“职业技术”字样,现申请将“职业”或“职业技术”抹去。
校名是学校的招牌,是学校对外的名片,也是承载其历史传统、文化理念、精神气质、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一些职业院校为了使校名“高大上”,挖空心思更改校名,催生出一次又一次的更名潮。有数据统计,从2005年至今,已经有65所此类高校完成了去“职业”更名,无论是二三本升格、民办高校转型,还是既有职业院校整合,显性或隐性更名去“职业”成为一种趋势。
对于职业院校更名去“职业”的原因,有人归结为“追名”,即学校希望借改校名提升办学层次和社会评价;有人归结为“逐利”,即学校希望通过去掉“职业”名称的校名来拓展经费来源渠道,获得学生青睐。追名也好,逐利也罢,职业院校更名去“职业”,其中隐含几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职业院校的名气不如普通院校好听,职业院校的经费渠道窄于普通院校,职业院校的招生比普通院校难,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选择范围小于普通院校,一些人对职业院校有偏见,等等。上述因素叠加,导致不少职业院校竞相更名去“职业”,纷纷摘掉“职业”的帽子。
对于职业院校更名去“职业”的现象,一些专家认为,更名去“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未来规划相背离,应该坚决制止;也有评论提出,职业院校更名去“职业”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体制的现状有关,在社会没有对职业院校形成公正评价之前,不应过分苛责。
其实,与其纠结于院校更名去“职业”,不如关注夯实职业院校的根基,稳住职业院校的魂。
职业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承载着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提升中国制造质量的重要职责。在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职业教育、我国着力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现实背景下,我国职业院校的重心应该放在提升内核和强化职业教育的质量上。职业院校的根和魂在职业教育的质量上,不在校名的“高大上”上。更名去“职业”,也许可以短期内改变招生数量少、社会评价偏低的窘境,但如果根不稳、魂游离,职业院校的定位就会发生偏离。如果丢掉了魂,职业院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石。
未来的中国教育,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是大势所趋。在质量兴国战略的引导下,职业院校大有可为。职业院校热衷更名去“职业”,竞相向研究型大学靠拢,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更多是一种应急反应。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最紧密的桥梁,是有效扭转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抓手”。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院校更名去“职业”是一种反向效应。对此,相关部门应该从教育体制上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发展路径,优化职业院校的办学环境,改变职业院校的评价体系,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多重手段,引导职业院校稳住办学根基,坚守办学宗旨,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白 阳:看不见的镣铐 2014-01-06 |
我在我思: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系列谈 2014-12-23 |
邓海建:大学生体质何以PK不过中学生? 2015-08-17 |
呼格案追责名单距离正义尚远 2016-02-03 |
年前综合征,如此“撒娇”让公众情何以堪 2018-02-06 |
年前综合征,如此“撒娇”让公众情何以堪 2018-02-06 |
年前综合征,如此“撒娇”让公众情何以堪 2018-02-06 |
改革个税重在规则公平 2016-10-24 |
“综合征个税”需要有明确时间表 2016-03-08 |
个税改革应先重新定义高收入人群 2016-10-2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