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刷屏式“速读”盛行,捧卷式“慢读”遇冷,不仅会使公众阅读出现去经典化、去严肃化、去人文化的倾向,且容易形成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断层——
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江苏书展“红沙发访谈”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郦波指出,读哲学、读历史最重要的是通过书中的人读出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来,所以一定不能读得快,书读得越慢心灵才会越丰富。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也表示,有思想性的东西不能快速阅读,现代社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快,什么事情都是越快越好,但读书不能一味求快,而是要有快和慢的结合,有快和慢的调试。
郦波和范小青的主张,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托马斯·纽柯克提出的“慢阅读”观点一致。所谓“慢阅读”,就是指用足够时间,沉浸在一本书中,慢慢地欣赏,而不必急于“赶路”。据报道,加拿大一位名叫约翰·米德马的学者,还以《慢阅读》为名出版了一本专著,力挺“慢阅读”,他说,“和慢饮食运动一样,慢阅读运动的目标是拉近读者与所读信息之间的距离。”
在笔者看来,“快”时代确实需要让阅读“慢”下来。在紧张、急迫、匆忙的工作生活节奏之下,我们吃饭快、走路快,只是通过QQ、微信、微博等互传信息,获取新闻资讯也多半是借助手机和电脑,总之是“什么事情越快越好”。这种快节奏,反映到书籍阅读上,要么只拥戴“刷屏阅读”、“网络速读”,要么只读轻松易读的快餐式书籍,远离艰深繁难的书籍,导致“浅阅读”盛行。
碎片化的“浅阅读”盛行,人文阅读、经典阅读和严肃读物阅读,自会日益严重萎缩——如今,在充斥着喧嚣、浮躁的文化环境中,能抽出大块时间来啃一本“大部头”的读者,还能见到多少呢?很多人恐怕是已经很久没完整读过一本好书了。去年,某出版社统计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前10名作品排行榜”,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红楼梦》更高居榜首。这在以前,恐怕是不可想象的。
刷屏式“速读”盛行,捧卷式“慢读”遇冷,不仅会使公众阅读出现去经典化、去严肃化、去人文化的倾向,且容易形成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断层;长此以往,还会让阅读者变得越来越浅陋,影响其知识的增长。因为囫囵吞枣的“速读”,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深入思考,有时读完即忘,相当于没读;而细嚼慢咽的“慢读”,则有助于消化知识、提升个人见识和气质。正如郦波教授所说,书读得越慢,心灵才会越丰富。
英国作家罗斯金说过:“读书是一种人类高级智慧的探求,需要付出千辛万苦。”所以,读书不妨保持宁静和耐心,多一些“慢阅读”,从书香中体会文字真谛,采撷智慧精华,获得浩然之气。当“不忘初心”地享受“慢”阅读,成为“快”时代里的阅读主流,我国的国民阅读率,定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