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地时间9月19日,苹果公司的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智能手机在北美等发达地区率先上市。
不少中国人彻夜排队购买。据外媒报道,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苹果专卖店几乎都被中国人占领了,并不时发生激烈冲突。
9月22日,十几名中国“黄牛”在美国纽黑文一家苹果店外为争购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发生打斗,其中3人被捕。而据日本媒体19日报道,日本当天正式发售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在大阪市心斋桥的苹果专卖店由于产品售罄而发生骚乱。据大阪府警方和目击者称,19日16时左右,由于店内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等新发售产品已经售完,店员向正在排队等待购买的客人说明情况时,一部分客人大声抗议,并向店内拥挤。日媒援引警察的说法称,当时有人抱怨“特意从中国来排了48小时队,卖光了算怎么回事”。骚乱大约持续1个多小时,并没有人受伤。
一些内地网友抨击这些人丢了祖国老脸,对其抢购行为表示强烈鄙视。
即使拥有全球最庞大同时可能也是最忠诚的“果粉”,中国依旧没有进入苹果第二批发售名单,预计发生在海外的抢购潮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这便是业界总结的饥饿营销,背后是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傲慢。当然傲慢是需要资本的,首先是一家公司对自己产品和品牌的自信。
当然,并不是所有抢购者都是苹果的忠实用户。有分析称,由于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在中国内地仍未正式开售,再加上需求极为庞大,因而催生从美国等其他地方将手机走私至内地的行为,黄牛党最高能以双倍价格转售。其实,即使在内地正式开售,也会有人源源不断地充当“水客”,从香港等地向内地倒卖“水货”挣取不菲的差价,背后主要诱因则是相关部门征收的高昂税费。
于是,一个悲催的悖论出现了:中国人组装了几乎全部的苹果手机,中国的消费者却需要用最长的等待和接近最贵的价格拥有。这也充分证明,中国“果粉”对于自己喜欢的产品是多么狂热忠实。
9月6日,总共有14.5吨的iPhone 6手机发往美国,然后在9月10日又有第二批78.5吨iPhone 6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起运发出,而两批空运的iPhone 6手机的总重量则达到了93吨。运输iPhone6手机不但增加了南航腹舱收益,而且创造了单日货运的销售纪录,运输收入突破200万元,创了历史新高。苹果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出货总共 8000万台 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其中中国内地销量对其完成利润指标举足轻重。
作为迄今为止最热门的智能手机产品之一,苹果除了设计精良,性能卓越,还有一个特点是价格昂贵。移动通讯公司将iPhone 6非合约机的起步价格定在了649美元,iPhone 6 Plus非合约机的起步价是749美元。据调查,每部苹果手机的制造费用接近200美元。也就是,其利润是每部400美元。而处于制造产业链最末端的中国代工厂仅有2%的利润,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美国人拿走55%,拥有部分核心技术和专利的日韩等国拿走40%以上。对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生产成本日渐上升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样的利润分配既是令人痛心的现实,更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必须承认,在低端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制造商拥有更为庞大的份额。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多数还停留在简单模仿层面,各品牌之间的恶性竞争日益加剧,很难为向着更高利益链攀援和积累资本、人才。为了挣得快钱,他们往往在产品力不足的情况下,简单模仿苹果的饥饿营销,并利用互联网对企业领军人物进行过度包装,甚至不惜雇佣大批网络水军进行炒作,很难赢得高端用户的青睐,也无法完成强势品牌的塑造,宛如站在沙子上的草莽英雄,永难看到加冕的希望。
某种程度上,三星利用开放的安卓系统,潜心进行技术研发,尤其是屏幕制造和核心零部件获得关键性突破的历程更值得中国手机制造商镜鉴。目前,掌握着部分核心技术、拥有强大品牌辐射能力、更完善了产品链的三星不仅是苹果全球唯一的劲敌,更是中国公司要想转型升级必须直面的强悍对手。
因此,面对苹果掀起的新一轮中国消费狂潮,与其说这些果粉不爱国,甚至贱,不如认真找寻中国国产智能手机的突围之路,也好对得起国家领导人亲自使用推广的良苦用心。
这其实是中国民族品牌共同面对的困境。毕竟,在一个汽车王国,竟然缺乏一个真正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品牌;在一个服装王国,所有热衷营销创新的企业竟然PK不过来自西班牙的Zara.
苹果用户用真金白银抢购对中国内地市场充满傲慢的产品,这是一记响亮的耳光,谁痛谁应该知道,更应知耻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