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0月31日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九)草案,针对危险驾驶罪,刘政奎委员建议将“毒驾”纳入其中。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在此基础上还建议对“玩弄手机或其他手持终端的行为”进行规定。研究表明,在驾驶中玩弄手机造成的“盲驾”,比醉驾和毒驾更具危险性。(见11月1日《京华时报》)
法治力量有多强?“醉驾入刑”是榜样。据公安部统计:“醉驾入刑”3年多来,机动车年均递增1500万辆、驾驶人年均递增2000万人、道路里程年均递增12万公里,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发生涉及酒驾、醉驾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较“醉驾入刑”前,同比分别下降25%和39.3%.
与醉驾相比,如今“盲驾”可能更为普遍,并且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坐公交时可看见有的公交司机玩手机,打的时可以看到的士司机摆弄手机,私家车主开车时接拨电话、刷微博微信更是常见。媒体近日披露了一个案例,高某驾驶大型普通客车时速70公里时,7分钟内4次掏手机,共低头看了39次,最终在一处十字路口撞死一名骑自行车的老人。
开车玩手机,看似小事,实为人命关天的大事。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司机边开车边发短信时,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时的23倍。英国也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驾车时发短信的驾驶员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慢35%,相比之下,酒后驾车的司机反应时间慢21%,吸食毒品后驾车的司机反应慢21%.
与醉驾一样,开车玩手机不只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更是拿他人的生命开玩笑。人们将这种行为归纳为“盲驾”,可谓恰如其分。可以设想一个场景,当司机被蒙上眼睛,还怎么开车?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司机开车时接打电话,可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扣2分的处罚,但对刷微博、发短信之类玩手机的行为,并没有明文规定。而在英国,开车玩手机面临与酒驾类似的处罚,如果司机开车时因发短信等行为分心,造成致死车祸,将面临最高14年的监禁。
但就目前而言“盲驾”入刑面临两个难题,一是人们尚未达成共识,有人并不认为开车玩手机有多大危害,凝聚共识尚需时间。二是入刑后如何查处?不同于醉驾,现场调查、固定证据、抽血测试……每一个法定程序都容易操作,而“盲驾”固定证据难,提前调查也不可能。
“盲驾”入刑尚待时日,相关的操作和处罚细则需进一步调查研究。但换个角度看,如果所有驾驶员都能自觉一些,本着生命至上的理念,不“作践”自己,也不放任伤害他人,开车时收起手机,实在有急事就靠边停车,立法部门也不必像今天这般绞尽脑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