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5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11月29日举行。全国共有140余万人通过此次国考报名资格审查,虽然招考人数刷新历史新高,但是本次国考的报名人数和平均竞争比都创下近年新低。(见11月30日中新社报道)
国考降温的说法,去年就曾引发热议。仅从国考的报名人数和岗位平均竞争比今年“双下降”,就认为国考已降温,或已迎来降温的拐点,恐怕言过其实。
今年为何会出现“双下降”?此前人社部新闻发言人透露,至少有两点属于客观原因:一是职位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往年因为岗位设置不详细导致一些考生盲目报考,今年这个情况大幅减少;二是今年更加注重报名的诚信机制建设,报名纪律更严格。“报个名试一试”的情况大幅减少。可见,参与考试的人数在下降,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社会对于公务员岗位的热情在降温。
至于竞争激烈程度,同样很难从岗位平均竞争比的变化得出清晰的答案。有专家表示,“虽然从数据上看,竞争的人数少了,但对手都是有真实报考意愿的人,实际的竞争程度并没下降,甚至更高了。”
当前判断国考热降温,除了具体的数据,还有相当一部分源自一种习惯性的社会想象,即随着近两年的强力反腐与八项规定的执行,权力约束渐趋规范,公务员岗位的“含金量”非往日可比,所以自然会减少一部分人对于此职业的迷恋。这种逻辑推理自反腐之日起就已出现。不可否认,当公职岗位的要求越来越规范,福利待遇越来越透明,确实会降低社会对于公务员岗位的不正常期待,此次总人数的减少或也不排除有这种原因。但一方面,从观念到行动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公务员岗位高热度的成因本就非常复杂,还须全面看待。
正常情况下,人力资源过度涌向某个职业,往往与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和社会活力密切相关。比如创业门槛高,市场空间不足,资源分配失衡等,都会抑制社会的创造力与就业选择的多样性,使人趋向于更为稳定的公职岗位。再者,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够健全,保底性待遇水平低,也会增加社会成员自主奋斗的后顾之忧。在这种背景下,公务员岗位自然会受到社会的特别对待。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除了继续推进对于权力规范的改革,更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简政放权、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服务引导,来消化就业压力。
催生公务员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种现状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至少在改革仍待攻坚的当下,还是慎言国考热已经降温,因为它既会遮蔽改革的复杂性,也不利于促使公务员岗位回归本来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