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看台声音:发展校园足球也不能太任性
刘颖余
//www.workercn.cn2014-12-1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不知从何时起,校园足球突然成为中国足球的“救世主”,最近,“校园足球”的动静又大了起来。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足球成为体育必修课、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重磅内容纷纷出炉,不仅如此,教育部门还信誓旦旦地提出了宏大目标——从现在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数量增加3倍,即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并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听到这些消息,当然很振奋,校园足球如此轰轰烈烈,中国足球或许真的有救了。但也不无担心,如此一窝蜂地大干快上,是否又过于功利,过于草率?校园足球由体育部门“转手”给教育部门,不是问题,但中国教育整体上就存在行政化、功利化、基础教育缺乏、应试教育横行等诸多弊端,校园足球还没开始动作,就提如此宏大的目标,总难免给人以“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之嫌。中国足球这么多年来死活弄不上去,就是吃了“政绩足球”的亏。难道,“校园足球”换了一个主管部门,依然要走老路和回头路吗?

  显然,校园足球不是能不能搞的问题,而是如何去搞的问题。足球是相当专业的体育运动,远非拍脑袋、订目标、“领导一重视事情就好办”那么简单,否则,中国足球早就不用我们那么操心了。校园足球搞得好不好,不取决于我们的目标制定得够不够好,够不够大,而恰恰在执行层面的细节问题。是细节而不是我们的热情决定成败。比如,场地问题如何解决,教练员队伍如何培养,联赛机制如何建立,都非常切实而具体。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绝大多数学校来说,都八字没一撇,我们凭啥就那么有信心,在三年之内就建成2万所校园足球定点学校?

  发展校园足球,我们还必须明确,它的目标是什么。是提高中国足球水平,为中国足球输送人才吗?这当然是目标之一,但非终极目标。终极目标还应该是实现体育的教育功能,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展专业足球,是足协和体育局的分内之事,学校不应该担负这样的功能,即使有,也是衍生的。教育部门提出,让孩子学会一两项伴随终生的运动技能,想法非常好,但人们也不禁要问,为什么非要是足球,而不是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难道就因为中国足球落后,所以才让孩子们一窝蜂地去踢足球?中国足球落后,原因是全方位的,把账全部算到教育头上,不公平,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校园足球上,不现实。

  一百年前蔡元培就提出来“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毛泽东也曾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我们搞校园足球,也应该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失去应有的平常心,才可以避免功利化、行政化和形式主义的流弊。搞校园足球,无须一刀切,切忌一窝蜂,也用不着刷数据,摆出一副把“校园足球”做大做强的姿态,重要的是让孩子真正爱上足球,从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增强团队精神,并由此锻造自己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至于,校园足球到底能为各级国家队输送多少队员,本身就可遇不可求,还是顺其自然吧。

  中国足球一向有不太好的救世主心态,总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过去是不惜一切请洋帅,后来还有足球少年留洋等,现在似乎又轮到校园足球了。但校园足球真的能拯救中国足球于危难之中吗?答案未必有那么乐观。搞校园足球其实需要的不只是热情,更需要的还是耐心,和对足球规律的尊重,以及时间的浸润,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谓“润物细无声”,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像现在如此不顾一切大干快上的搞法,痛快是痛快,但总给人感觉过于任性,窃以为还是悠着点为好。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