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让人心有余悸——据1月4日《温州晚报》报道,参与抢救的一名温州护士表示,现场除了医护人员和一些外籍游人,其他受害者家属甚至警察都不太懂急救知识,只能“干瞪眼”。她特别呼吁,全民都应学习抢救技术。温州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也表示,大多市民的急救知识颇为缺乏。
生活中,遇到有人受伤或者突发疾病,需要急救和帮助的情况,抛开对“好人未必有好报”的担忧,大多人恐怕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缺乏急救技能,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的可能性从身边溜走。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巨大的遗憾,也让公共文明失色不少。一再发生的类似情况,警示相关部门也警示每一个人,我们的急救知识和能力该“补课”了!
医疗卫生部门、急救中心、相关医院等应该先行动起来,通过公共职能的延伸、公共管理的完善,把急救知识、急救培训送到基层。让公众知道,这不是可有可无的技能,而是保障生命的需要,是社会文明素养不可或缺的内容。有的医院因此曾多次派人到基层普及急救知识,值得点赞,更值得推广。资料显示,我国培训合格的救护员不足全国人口的1%,而一些西方国家可以达到40%甚至更高。
其次,公民个体的急救意识、学习意识有待提高。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打开网页,就能找到很多急救常识,有的还有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这方面的书也不少。因此,人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弥补急救能力的不足。可能有人觉得,急救是专业人员的事情,与己无关,实际上并非如此,每个人一小步的改变,加起来就可能是社会前进的一大步,更何况,这是事关生死的事情。
其三,社区应该成为急救、减灾文化的重要阵地。曾有中国急救专家强调,中国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将急救知识向社会、向社区普及,因为真正的急救强调“第一目击者 ”。再先进的急救技术、再好的急救网络 、再快的急救运输,都没有现场抢救迅捷有效,“第一目击者”是最好的救助人。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社区安全减灾文化建设,通过急救演练、培训等,提升居民的安全自救意识和互救能力,做好社区和家庭的灾害预防工作。
有急不救离见死不救有多远 2009-10-20 |
新闻观察:坑人的“起跑线” 2013-02-01 |
中工时评:学生“减负”之路该咋走? 2013-03-01 |
快评论 2013-05-17 |
姜 葳:开学季请为孩子补上安全课 2013-09-03 |
姜泓冰:孩子取消补课,妈妈为啥急哭 2013-10-22 |
思维方式不寻常 2013-12-27 |
李 妍:“自愿补课”绝非正常教育生态 2014-05-08 |
长江日报:异化 2009-05-13 |
长江日报:异化 2009-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