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两天,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莫振高的故事不断在网络上被转载——“过年都没舍得回家的毕业生以最快的速度回来了,身在国外的学生委托父亲前去吊唁,县城里3家花圈店的花圈全部脱销……”人们惊叹,这位莫先生到底是如何为师才获得身后如此哀荣?
一生从教、爱生如子、甘守清贫、勤勉敬业,从学生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光辉人生。
翻遍莫老师的事迹,我发现,在诸多故事中,关于他如何“言传”教学的内容所占比重并不多,甚至若不仔细翻检,都不会发现,莫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但是,关于莫老师如何影响学生做人的“身教”内容,却让学生们念念不忘。
“他平时去南宁或是别的地方,基本都不会叫司机接送,都是自己去车站坐班车”:“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6时,莫振高准时到男生宿舍喊学生们起床,并查看宿舍卫生情况。每天下午2时25分、傍晚6时40分,教学楼前那棵龙眼树下,常能见到莫校长看着学生们进教室的身影。”
莫老师教给学生们的知识重要吗?当然重要。正是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天梯,大山里的孩子们才能走出困境,走进清华北大,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知识的作用或许是有阶段性的。比记住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应该是从中领会做人的道理。
“能做三角函数,会解多元高次方程,会画大气环流图,看得懂电路图……”上学时,我们都曾知识渊博,后来因为就业方向不同,不少知识用不上了,也渐渐忘了。跟这些知识相比,老师说过的那些看似“题外话”以及他们不经意间传递出来的为人做事的方式、道理,却可能让学生受益一生,无法忘记。
小时候,最让我头痛的作业就是写日记。直到一位老师上课时说起,他从初中开始坚持写日记,现在已经有一箱子日记了,还特意拿来几本陈年旧记给大家看。我很羡慕,也受到了触动。也就是从那天起到现在,我也早已有了自己的一箱子日记——尽管没有任何人来检查、督促。
一位化学老师,我已经背不下那最基本的元素周期表了,但他左腿木质假肢发出的吱吱声总在我耳边回响。每次上课,无论时间长短,他都在讲台上站立不肯坐下,累了就靠在黑板上,下课时常常是一身粉笔灰。
一位新闻学专业课老师,我记得他对学生要求之高、之严,但更记得的是他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著作等身的他将多年坐冷板凳的成果倾泻于课堂,让自己成为众生心目中的“男神”级人物。
要以身作则、要坚韧、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不怕苦累,这是我从这些老师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于我而言,这是更有价值的教育。
我们感谢老师,感谢他们的“言传”,让每个人的命运得以改变。我们感谢老师,更感谢他们的“身教”,他们用超乎常人的道德标准自我要求,用实际行动让若干做人的理念融入我们的骨血,终身奉为圭臬。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世”是“世人”,更是“一世”。
中国经济时报:改进文风,谁带头吃螃蟹? 2009-02-09 |
赵勇:韩寒现象:按下葫芦起来瓢 2010-07-14 |
法制日报:《虎妈战歌》中的中美教育大战 2011-02-12 |
周 溪:《虎妈战歌》,中美教育大战 2011-02-12 |
陈季冰:重新找回讲故事的能力 2012-12-10 |
我在我思:莫言讲故事,我们也在故事之中 2012-12-13 |
钱颖一:大学生必须牢记三个词 2013-01-17 |
中国经济时报:改进文风,谁带头吃螃蟹? 2009-02-09 |
杨公振:读书崇拜 2014-02-10 |
儿子告诉我做人比谋份好职业更重要 2008-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