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陋室观复:“国学”未必能达成人们的道德期待
欧阳
//www.workercn.cn2015-06-2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现而今的国学热是无需赘言的,至于国学所指是什么,人们并不去关心。尽管有专家称,国学在泛指中土历史源流中的众多经典文献外,主要说的是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

  是不是真的如此另说,在我个人看来,关于国学有点像稀里糊涂的学问,就像西学东渐的时代一样,庙堂市井都搞不清楚所谓的“西学”到底说的是科学技术还是哲学思想,或者是制度构想、人文思潮之类,等等。

  好在明白人有的是,大家都乐观地忙活着宣讲儒学、新儒学什么的知识,比如一些大城市远离“平均收入”的领跑家庭,在严肃地为孩子们备下《三字经》外还计划着聆听四书五经的教诲,一些诲人不倦的有识之士更是不辞辛苦,鼓捣各种资源在遥远的乡村办起了国学讲堂,让“仁者爱人”的诵读之声在田野飘荡。据说效果卓著,义务教育不尽如人意的村子里讲信修睦回归,风雅之气渐显云云,也许还有见贤思齐也未可知。

  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不管“国学”是不是儒家思想,鉴于其庞杂、宏大的构架,寄希望于孔孟道统不失为良策,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口语般的《论语》、《孟子》未必就那么好懂。想当初翻阅过这些圣人典籍的我也以为轻易就可以有胡乱的感悟,及至接触到朱晦庵、王阳明,甚至辜鸿铭等后来者翻来覆去的翻炒,才意识到儒家学问的高深不是谶纬附会那么容易的,简单如程颢所言“事有善有恶,皆天理也”,这个令朱子伤透脑筋的问题,也曾经让笃信“天人合一”是洞见的我突然间就很无助:难道恶也是天理吗?这真是天理难容。

  其实这只是吃饱了饭没事瞎琢磨,不想也罢。对绝大多数热衷儒学的人来说,向往的其实是道德理想,人们愿意相信从小接受理想范式的训练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道德模范。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儒家学说是道德学问吗?

  感觉上来说,应该有不少人认为儒家思想孕育了更多的道德指引。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仲甫就有问:“除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及其他关于一般道德之说明,孔子的精神真相真意究竟是什么?”守旧的道统人士居然回答不出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把朱子“劝谕榜”——就像明太祖六谕“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什么的,大而化之为儒学整体了。

  其实这是俺个人不科学的臆断了,就当下出演的种种现实画面而言,人们指望传统文化对伦理道德的修复大约是一个普遍的诉求。客观说,这有点挂一漏万了,至少是有些偏离了儒家的思想。总的来看,在道德修养之外,儒者追求的应该是人生态度,也就是说,人,本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孔颜乐处”当然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关系,但更实质上的意味应当是人生之乐,是生活之乐,这可以从孔子赞赏曾点的对话中看到。曾点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听到学生有如此感悟,孔老师乐晕。

  这显然不是财富所能带来的。我们当然可以一手抓财富,一手寻心灵之乐,两者并不矛盾。疑问是在传播儒家道德学说的时候,跟随者的人生态度改变了吗?

  换一个角度看,就泛道德的布道本身而言,事实上也非我们所谓的“传统文化”所独占,诚信、慈爱、勤俭,又或者是“克己复礼”之类,这是在任何时代、任何一个国度都名正言顺的道理,即便是在疯狂的年代,也没有谁鼓噪大家撒谎、整人。在人们感叹道德沦丧,在儒者痛心“人心不古”的时候,如果静下心来,仔细梳理一下背后真实的原因,您还会认为仅仅是将孔子贬低为孔老二所带来的恶果吗?

  苟不教,性乃迁。和谐的世界一定离不开理念的教化,但仅仅依靠理念的传播就可以迎来改变吗?也许可以吧,只是在万众人涌入股票市场,并且做梦都想着自己持有的股票明天涨停的日子里,单靠“国学”一脉要达成和谐目的怕是不太容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