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高考分数线公布后,北大清华“争人才”如期上演了——来自媒体的报道显示,近日,北大四川招生组发微博称,“某校招生组给文理科前十选择北大的考生挨个打电话,称北大欺骗他们”。而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回应称,“拿钱诱惑考生,不怕教坏小孩子吗?”随后双方均撤下相关微博,并重申招生纪律。
双方你来我往、互相“打脸”,信息量较大。估计人们也没什么兴趣去一一验证了,只是很想问一声,这么做到底是在争人才还是争面子?
时下竞争无处不在,高校之间同样如此。合理的竞争不仅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也是推动学术发展、提高科研质量的保证。人才竞争也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竞争。因此高校争人才也在情理之中。好比哈佛、剑桥等世界常春藤名校,拿出全额奖学金,何尝不是一种争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所高校看到人才无动于衷,甚至把人才推向其他高校怀抱,才是不可理喻。
只是,争人才必须有度,而且争人才的方式方法不能有失斯文甚至违反规定。
一方面,高校应该有正确的人才观,不要惟分数论英雄,而应充分考虑所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行。不少学生高考时并未名列前茅,但最后取得的成绩和成就并不输于状元。因此,高校自然应该正常录取高分考生,只要人家填报的志愿如此。但高校也应正视和尊重高分考生的选择,实在没有必要为了争高分考生而“明争暗斗”甚至公然违规。
另一方面,争人才还要培养人才。如果一所高校不择手段地把当年的高分学生全抢到自己手中,4年过去,有没有开出绚丽的花,是不是也应有个说法?对于北大清华的掐尖行为,无论是高校内部还是社会上,都有着不小的争议。相关教育界人士表示,“如果继续争状元,过去让我钦佩的北大清华就没有前途没有希望。”这值得深思。
高校可以也应该争人才,但必须争之有度,同时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人才上。
两所知名高校为争高分考生打得不可开交,不是今年才有的事情。关于如何招生、不允许恶意争抢生源,教育部曾三令五申,但效果并不明显。清华北大如此纠缠不清、频频触碰招生红线,不仅丢了自己面子,也使得大学一直标榜的所谓兼容并包、厚德载物的精神和气质大打折扣。
话题圆桌:李一,又一个“神道”的倒掉 2010-08-19 |
潘益大:中国富豪为何沉默对“巴比” 2010-09-15 |
京华时报:博士招考该对谁灵活变通 2009-04-30 |
江德斌:高考录取率已达75%,我们为何还... 2012-06-08 |
人民日报:守护人民政党的生命线 2013-10-14 |
人民日报:守护人民政党的生命线 2013-12-31 |
熊丙奇:促进考试公平要扩大学生选择权 2014-04-22 |
我在我思: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系列谈 2014-12-23 |
京华时报:博士招考该对谁灵活变通 2009-04-30 |
熊丙奇:从南科大学生“被高考”谈高考改革 2011-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