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我在我思】黄山更名徽州?先算算折腾的代价
陈华
//www.workercn.cn2016-06-0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安徽黄山市想改名为徽州的消息袭来,再次掀起改地名的争议。

  支持黄山更名为徽州的人给出的最主要理由是文化与历史。为黄山更名徽州疾呼18年的作家李辉表示,相比千年徽州,30年的黄山不过一瞬,主政者要有勇气将徽州重新恢复,才是对历史、对文化的真正珍爱与敬重。这个呼吁得到黄山市首任市长崔之康的现场响应:“考虑到文化的正本清源,现在是改回来的时候了。”

  反对者则直指这种更名需要付出巨大行政成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名称、公章、牌匾信笺,路名、户口本、居民身份证等,都需要更改。有人还认为,“更换地名带来的户籍之变,势必成为一种扰民工程。”

  双方各有各的理。改还是不改?不妨看看折腾的代价再说。

  地名承载着一个地方百姓跨越代际的集体记忆。与“三十年一瞬”的黄山相比,千年徽州的名字显然厚重得多。如果说,这样的更名因为意在“对历史和文化的敬重”,真的能帮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换回我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让我们找到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那么,当然可为。

  但是,万一更名带来的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呢?

  同为徽州一府六县的绩溪现已划归宣城市管辖,而婺源更是跨省为江西省管辖。虽然说这两个地方的徽州文化血脉从未断流,徽州历史的厚重仍在积淀,但如果按照黄山更名的逻辑,出于保护历史文化的目的,是否也应该不惜人力物力财力重新对它们进行行政区划呢?

  再拿徽商为例。徽商精神作为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义为利,仁心为重”的经商之道,其“贾而好儒”的人文精神,其“三贾不利犹未厌焉”的进取精神,曾经为多少商贾人士所叹服。这些精神又岂是靠取一个“徽商”的名字就能习得?

  商业披着文化的外衣,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曾几何时,合肥老城的标志性位置“三里庵”,其公交站牌被商业化意味十分浓烈的“国购广场”所取代,后又更改为“三里庵”,期间甚至若干次反复,谁又能知道这里面是否暗藏着金钱的角力?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年,有人打着振兴旅游文化的名义将徽州市更名为黄山市;如今,又有人借着恢复历史文化的名义将黄山市更名为徽州市。

  我不反对更名,但反对折腾!

  依我看,当年徽州不必更名黄山,如今黄山也不必再更名徽州。理由就是一个:不要折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