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新闻观察】评级透明化,消除景区“升A”灰色空间
何勇海
//www.workercn.cn2016-08-1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共识是,信息透明才能根治权力寻租黑幕,在景区升级中也不能例外。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旅游局日前通报,撤销两家5A级景区、严重警告3家5A级景区,5家景区主要存在安全隐患严重、服务欠缺、管理不规范、厕所革命滞后等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景区评级从指标打分到专家名单,都有一定操作空间,形成了“活动、公关”产业链,有专门的公关团队,甚至明码标价。

  旅游景区在升级过程中,到底有哪些可寻租的操作空间?据报道总结:一是“火箭升级”“抱团升级”。比如要从4A级升至5A级,需三年以上方可申报,有的景区不到三年就申报成功;一些不够级别、不到申报年限的景区,与够级别、到年限的邻近景区“打包”申报升级。二是景区升级看重硬指标,一些景区不惜牺牲自然环境,通过砸钱冲刺迅速达标。三是评选机构身份不独立,自由裁量权较大,存在着评选者为景区提供帮助而受贿、索贿的情况。

  要消除景区升级过程中的寻租空间,就要提升评级透明度。首先是景区信息透明。比如刚被摘5A牌的重庆南川区神龙峡景区,其于2010年试营业并创建3A景区,2011年底被批准为4A级景区,2012年12月才启动创建5A级工作,2013年9月就被批准为5A级,升级如此之快,每一步都向公众公示了吗?第二个透明是景区评级机构与人员的信息公开了吗?评定结果该不该向社会公示?他们该不该为景区违规升级负责?

  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共识是,信息透明才能根治权力寻租黑幕。在景区升级中也不能例外。自2007年首批66家5A景区被验收以来,十年间,国家5A景区已增至200余家。虽然一直有降低、取消等级的“能进能出”机制,但这仍然称不上最理想的透明管理。从一些景区进入5A序列后降低标准、放松要求、疏于管理等现象看,对景区的等级管理,亟待精细化、透明化。

  眼下最应实现的一项透明化是,将景区评级“升A”的工作,交由身份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操作。目前,负责这一工作的是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由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设立。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既是评级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裁判员,如何做到客观公正?又如何避免利益输送?不久前落马的安徽省旅游局原局长胡学凡,就曾为多家景区评选4A或5A提供帮助,受贿、索贿数百万元,其中不乏全国知名景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第三方机构身份应完全独立,不能是下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旅游协会。之后,还需在评级“升A”过程中打造老百姓的话语体系,寻求最大的社会认同。比如,在评定等级过程中,面向社会公示相关信息,征求广大游客意见,让游客对景区服务、安全防范、购物体验等诸多方面进行打分投票。如此,景区评级“升A”,才能告别游客满意度所占权重过低,才能避免只创建领导看重的5A,而非游客心目中的5A。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