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多起旅游不文明事件中,真正促使当事人低头认错的,是来自舆论监督的力量。
这个中秋,一个叫“陈志成”的人火了——据网友爆料,9月初,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的怪石山景区赫然出现了“陈志成”的名字。此人还在金祖山、火焰山等景区进行了涂鸦,共有十余处。最新消息称,当事人已向怪石山景区道歉,并到景区对涂鸦过的景观石进行深度清理,同时表示其他景区的涂鸦自己也将一一清理。(见9月18日《新京报》)
现在,陈志成承认了错误,鉴于其道歉态度诚恳,也做了清理承诺,景区表示“不再追究”,但事件远没有到此为止。正如网上流行的“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有网友直接表示,应把其列入“旅游黑名单”。
“旅游黑名单”出现以来,它已在多起旅游不文明事件中扮演“黑脸”角色,一时大快人心。陈志成的涂鸦行为根据《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应符合列入“旅游黑名单”的条件。如今网友的声音值得倾听,但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惩罚,是否只有上旅游黑名单?
从制度设计的初心出发,“旅游黑名单”确实增加了游客不文明行为的“道德成本”和“信用成本”,特别是其附加的一些惩罚条款,还是实实在在的。因此,该制度对于倒逼旅游文明具有积极意义。但要看到,“旅游黑名单”的起点较高,并不是所有旅游不文明行为都会被列入。从公布的几起案例来看,往往都是严重影响旅游秩序,且造成严重舆论影响的。而在多起旅游不文明事件中,真正促使当事人低头认错的,是来自舆论监督的力量。此番事件中,陈志成之所以低头承认错误,也是因为几天内事件就造成了巨大影响力。
不要小看这种来自舆论的压力。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目光中。这种来自身边人、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在“熟人社会”表现得尤其明显,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陌生人社会”里,同样有着不错的表现。只要舆论能对不文明行为作出及时的、经常的和强烈的反应,来自舆论的压力就一定会有效果。
这种来自舆论的压力,现实中往往并不会弱于“旅游黑名单”。“旅游黑名单”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约束,通常限于跟团游,如果游客选择自由行,或者有旅行社不审查游客的经历,“黑名单”便形同虚设。而来自舆论的压力对不文明游客来说,则是具体而实在的,它无所不在,令人逃无可逃。
相对于出现不文明行为,一个社会更可怕的是失去制衡能力。来自舆论的压力体现了一种社会制衡。从这个这意义上讲,还有比上旅游黑名单更严的惩罚。舆论应保持对不文明行为的零容忍,要使当事人有如坐针毡的痛感。它会在许多人心中确立起一种自发的约束力,它往往比外在的约束力更有效。
刘雪松:一场比赛,谁在失守 2014-04-29 |
王 聃:“断腿自医”的悲剧效应在递减 2014-05-14 |
人民日报:标注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 2014-10-08 |
王 勉:乌烟瘴气少了 网络空间更清朗了 2014-10-05 |
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2016-02-22 |
让新闻作品更有“时代温度” 2016-02-25 |
在服务大局中切实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 2016-03-01 |
亲切关怀 热情鼓励 殷切期待 严格要求 2016-04-01 |
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核心素质 2016-04-12 |
90后,为何西方看走了眼 2016-08-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