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洪巧俊:泥水匠短缺的背后
//www.workercn.cn2014-05-26来源: 中工网—《江苏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人口红利消失,首先会在建筑业出现。”广州市总工会原常务副主席刘小钢告诉记者: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知识提高之后,当然愿意到相应的制造企业去工作,而建筑工地工人基本不需要什么教育程度,工作强度又大。在很多城市泥水匠月收入已经超过万元,但还经常招不到人。虽然钱多,但新生代农民工除了看收入外,更注重工作的环境,未来建筑业劳动力会更加短缺。(据《第一财经日报》)

    月收入超万元的泥水匠却经常招不到人,根源在于他们工作太苦太累,没日没夜地干。一位建筑工人对我说,他们每天早上6点钟上工,一直干到晚上7点,一天要干12个小时,碰到赶进度,还要干到夜里11点。如果按劳动时间来算,他们月收入过万元,并不算高。难怪泥水匠常说:“上半辈子用命换钱,下半辈子用钱换命,得不偿失。”由于过度劳累,这个行业有不少人落下了终生病根。

    其实,减少的不仅仅是泥水匠,与建筑业相关的木工同样日益减少。1970年代末,我曾经学过木匠,母亲对我说:“学一门手艺好,吃人家的,还拿人家的(工钱)。”那时手艺人很吃香,大多是上户做活,一天工作6、7个小时,还特别受尊重,主家把手艺人当贵宾看待。那个时候,村里三分之二的青年人都是手艺人。如今的年轻人不再愿意学手艺了,因为木匠、泥水匠大多在城市的建筑工地上干活,风吹日晒,又苦又累,又不被尊重。报道说,在新生代农民工中,39%从事制造业,14.5%从事建筑业,而在老一代农民工中,高达29.5%的人从事建筑业,26.5%从事制造业。从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重大幅下降,不及老一代农民工的一半。就以我的家乡为例,现在村里干泥水匠、木匠的年轻人根本没有几个人。

    城市招不到泥水匠,除了苦累外,就是劳动环境恶劣。还有建筑工地几乎清一色是男性,与外界接触少,找对象特别难。再说,月收入虽然超过万元,但与他们超负荷的付出相比还是不对称。要解决泥水匠短缺的问题,仅仅靠提薪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改善他们的劳动环境,让他们体面劳动、尊严劳动,劳有所乐,乐中有爱。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