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且慢为“弃北大读技校”叫好
//www.workercn.cn2014-11-27来源: 中工网—《吉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就读的周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从最初的不敢相信到最后的羡慕嫉妒,态度不一而足。

  对于周浩“弃北大读技校”的选择,不少人认为或将会给考生“坚持自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将会促使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或将会推动高校“自由转换专业”的落实,或将会使职业教育的发展走进“春天里”。

  其实,这只不过是舆论界的一厢情愿罢了,当年比尔·盖茨从哈佛中途退学创业,以至于后来都成了世界首富,论榜样力量,不知道比周浩大了多少倍,可又有多少人步起后尘了呢?当年郑渊洁让其子在家上学,自己培养,后来也不能说不成功,可是又有多少家长愿意效法呢?说白了,和前两者一样,周浩的选择显然只是个体的选择,群起而效的结论并不必然成立。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仅仅陶醉于让一个“弃北大读技校”的周浩来改变人们对职校“低人一等”的旧有观念,仅仅寄希望于让一个“弃北大读技校”的周浩来扭转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而不是从改革职教体系、职教制度发力,不从提升整体职教毕业生的待遇着手,到头来恐怕只会是“黄粱一梦”。

  与其他人比起来,周浩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有在大学教书、相对开明的父母的支撑,即便如此,父亲知道周浩的想法以后也非常反对,打了很多电话劝他,让他再坚持坚持。即便在意识到儿子是认真的以后,也还是不让去技校。一位高等知识分子的父亲尚且如此,一般家庭的父母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比较而言,在德国,由于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量投入和全社会对技工的尊重,使得德国技校毕业生的工资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这直接导致了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而他们从小学就开始的分流制确保了职业教育人才的“源源不断”。

  但是,现代职教体系如何落地生根?体制机制的障碍该如何破除?激发职教活力的关键点又在何处?不解决这些问题,即便像周浩这样的学生能够做出“弃北大读技校”的选择,其前景也不能不让人忧虑,家长也难以从根本上放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