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高温法律”不应成画饼
尹卫国
//www.workercn.cn2015-07-16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每到夏天,人们都能从媒体上读到许多劳动者战高温、斗酷暑,却拿不到高温费的辛酸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高温津贴具有法律强制性,2012年6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4部委发布实施《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被称为“高温法律”,明确规定“高温津贴每月200元,执行时间为6月1日至9月30日,防暑降温饮料不能冲抵高温津贴”。

  很遗憾,“高温法律”在一些用人单位眼中就是一个“稻草人”,成为员工难“充饥”的画饼,只能望梅止渴。这折射出劳动者权利的弱势与困境,更消弭了法律的威严与热度,亟待纠正。

  高温津贴有法可依固然可喜,但更应做到有法必依。目前执行、落实“高温法律”的最大问题来自于民企,这些企业面广量大人多,人员流动性大,劳动关系复杂,政府监管有难度也比较乏力。更关键的是,私企老板的趋利性往往使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责任,揣着明白装糊涂,员工慑于压力又不敢做声,如此下来,高温津贴势必会流产。

  有法必依的前提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的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但诸如承包道路清扫之类的许多私人公司,以及建筑工地的包工队伍很少有工会组织,况且许多私企工会看老板的脸色行事,很难发挥监督作用。另外,私企员工为保饭碗,对老板拒发高温费大多忍气吞声,鲜见有主动投诉举报的。鉴于此,政府劳动执法部门要将监管前移,主动出击,深入生产一线,到职工中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必要时搞点“微服私访”察真情,对拒发高温津贴的企业严肃执法,确保高温法律落地生根,而不能坐等举报。同时要强化处罚力度,不少地方规定企业拒发高温津贴最高可罚款2万元,这“隔鞋瘙痒”的处罚或许很难让违法企业产生痛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