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据媒体报道,7月8日凌晨,中日医院ICU年轻医生宋韩明,在工作的病区被发现呼吸心跳停止,年仅31岁。据同事推测,其猝死原因在于工作强度太大,宋韩明所在的科室需要经常抢救病人,工作强度在所有科室中处于前列。
当人们再次听到年轻人猝死消息的时候,不禁令人唏嘘不已。宋韩明是家中独子,父母都在河南老家,他一个人在北京打拼多年,还没有结婚,平时也很少回老家。他大把的时间都泡在医院里,常常连夜工作。
像宋韩明这样一个人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他们大都来自农村,也不善言辞,他们认真工作,甚至是拼命工作,他们娱乐生活、人情交往也不是很多,甚至是拒绝娱乐,为的是竭尽全力节省自己的生活成本,渐渐地让他们成为了与社会脱节的“边缘人”。
近年来,随着医患矛盾的加剧及恶性伤医事件的频发,公众对医生、护士的期望值一般较高。一旦发生医疗事件,在很多情况下,公众对医生是不信任与不理解的,常常被予以“道德绑架”。前几天,江苏徐州一名带病工作的女护师走红网络,网友看了照片后,纷纷赞其“好敬业”。她叫张静,是云龙区东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管护师。打着点滴带病接诊,这种敬业精神确实令人敬佩,但“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方式不应当提倡,一旦超出自己身体的极限,各种疾病爆发,身体随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病症,这样一来,亡羊补牢也无济于事。
医生太累,出力不讨好,这是公众对医生的普遍看法。医学类人才的缺失、凋零将成为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应重视的问题。众所周知,医生的工作强度较之其他职业要繁重得多,而像宋韩明这样的年轻人没钱、社会人脉资源几乎是空白,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得到被尊重和被认可的价值与意义。他们不断地用工作来填补自己的“所有”生活,在工作中不断地自我加压,希望通过努力工作改变自己的人生境遇。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拼命三郎”式的工作状态,休息、娱乐时间很少,工作时间占据了生活的全部,那么,这个人的身体不光会出问题,伴随着精神压力的增大,长期压抑自己,心理负担也会随之加重,一旦长期处于高压生活状态下,就会发生猝死的悲剧。
社会应给予“拼命三郎”更多的关爱与理解,不仅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多给予他们正面的引导和适时调节,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关注自己的内在和外在,笑对生活,笑对人生。
两个致命缺陷 2009-11-27 |
顾网闻之 2012-01-18 |
快评论 2012-07-26 |
年终策划:2012,请给自己做个健康年终... 2012-12-31 |
钱桂林:涨工资要靠“闹”,企业能和谐吗? 2014-06-24 |
刘大山:接力拼酒不是勇敢者的游戏 2014-12-29 |
别再让环卫工人“过劳死” 2015-05-18 |
新华网:炒房团成砍价团画出楼市百态 2009-03-07 |
新华网:炒房团成砍价团画出楼市百态 2009-03-07 |
荆楚网:请给落榜生多些关爱 2008-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