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别让“就业不公”消解了“青春热度”
孙维国
//www.workercn.cn2015-12-23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20日,山西省人社厅对外公布637个就业见习岗位,有见习意向的高校毕业生可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职位,参加为期3个月至12个月的带薪就业见习。见习期间,毕业生可按月领取生活补贴。(12月21日《太原晚报》)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是对高校毕业生实打实的就业帮扶。据悉,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765万,预计比2015年的749万再增16万,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市场的一个重点群体,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群体。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包分配”、“香饽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天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供需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正在经受更为严苛的就业筛选,而“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现实,更非偶尔现象。

  不仅如此,那些或明或暗的萝卜招聘,那些真实存在的代系相传、权力世袭,还有那些或隐或现的就业歧视,依然在不停地制造“就业不公”,进一步压缩了大学生本就狭窄的上升通道,严重消解了社会公平正义。一面是复杂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一面是触手可及的“就业不公”,加之来自现实的各种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发出“不怕就业难,就怕就业不公”“青春迟暮”“精神中年”的嗟叹。

  “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人有朝气,国家才有朝气。如果青年人的朝气、激情和志向失去了“热度”,就当引起高度重视。

  别让“就业不公”消解了“青春热度”。这需要实打实的就业帮扶,更需要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铲除“就业不公”的滋生土壤,畅通社会上升通道,让青年人始终保持澎湃的“青春热度”。这才是对大学生就业的最大帮扶,也是落实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