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制度先行方能打造“工匠精神”
何丰伦
//www.workercn.cn2016-05-31来源: 中工网—《山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从入行不到4年就突破无线充电技术的祝文姬,到几十年如一日磨刀的“车工大师”耿家盛,从湖北省纺织女工刘沙,到宣纸大师周东红……我们对大国工匠们进行细心检视、认真总结发现,在这些“60后”、“70后”、“80后”的背后,除了自身努力,更有一种制度先行的环境氛围。

  2011年进入南方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祝文姬,得益于2008年前后南方电网建立的“导师制”“分层级人才培养体系”,这一模式使南方电网形成了人才储备优势。

  根据研究,2700多家中型全球领导企业中,德国占据1300席,比例是47%;美国366席,比例13.2%;我国只有68席。而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缓慢复苏的过程中,欧盟、美国等国家相继出台不同措施鼓励研究创新。

  “工匠精神”作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要义不仅仅在于掌握高超技艺,更重要的是坚忍不拔的品质、追求卓越的恒心以及钻研创新的执著。但是,没有工匠制度,“工匠精神”在一国一地很难成气候。

  “工匠精神”要想繁衍流传,必须有一套与之匹配的工匠制度,尤其需要一套合适的员工激励体系。“工匠精神”需要精雕细琢,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沉淀,这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和付出,不然想要培育“工匠精神”也是一句空话。

  优秀的大型企业应具备一定的工匠制度。在举国上下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审视提炼总结这些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工匠制度并适当推而广之,具有重要意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