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工媒聚焦

纾解职工带娃难需要群策群力

杨玉龙
2019-08-22 14:08:37  来源:中工网—《劳动午报》

  纾解职工带娃难是一道社会课题,也就需要群策群力,尤其对于用人单位来讲,更应积极主动作为,让职工“带娃上班”舒心、安心。

  每到暑期,“娃去哪儿”?就成为不少职工的心头“大难”,一直以来,学前教育“一位难求”是职工热议的话题。为应对职工这一“刚需”,不少地方和单位着手探索开办寒暑期托管班和亲子园,专业人士认为,“带娃上班”,减轻了职工负担,但用人单位要量力而行,做好监管。(8月20日《工人日报》)

  诚如媒体报道,每到暑期,“娃去哪儿”?就成为不少职工的心头“大难”。有的将孩子“邮寄”回老家,有的把孩子送进托管班,有的则不得已带娃上班……当然,还有的一些托幼机构趁机“发财”,比如,要交“占位费”,来保住孩子开学后在班上的名额和床位;另外,还有的是偷偷摸摸“带娃上班”,若单位不支持,轻则会影响到工作,重则可能影响到自身的岗位。

  想带娃上班两不误“带娃上班”当然是首选,尤其是用人单位能够提供一些必要的保障,自然会受到职工的欢迎,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能够推出托管班是最好不过的事情。诚如有的职工表示,单位开班最大的好处是放心,看护老师是认识的,管理人员是同事,如若免费,也可以帮职工省下一笔花销。而做到此,也需要用工单位多些以职工为本。

  值得称道的是,一些用人单位开始正视职工需求,恢复兴办托幼机构。并且,在保教质量、环境设施、卫生安全等方面,倾注更多精力。上海市的做法更值得借鉴,上海市总工会研究起草了《上海“职工亲子工作室”设置及管理办法》,鼓励职工需求集中且有条件的单位,利用福利费用补贴建设亲子工作室。这无疑更有利于纾解职工“带娃上班”之难。

  “带娃上班”当有更多舒适区,除了用人单位的积极作为,各级工会组织的鼎力扶持,笔者以为,应确实保障托幼机构的安全与质量。据悉,用人单位开设托幼机构的模式,主要包括企业自行办班、引进社会机构办园。无论哪种模式,相应的卫生及安全监管绝不能忽视。毕竟,有些用人单位并不具有开办托幼机构的专业性。

  诚如有专家表示,用人单位开办托幼机构,一定要建立相关标准和加强监管,这样才能将托幼机构做好,解决职工需求。上述上海市的《管理办法》就提出,为保证安全,人均活动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看护人员与托管对象人数比原则上应不低于1:10;要求“五个有”:有安全措施、有基本师资、有托管协议、有意外保险、有应急预案。

  当然,“带娃上班”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关注。毕竟,对有些用人单位来讲,资金和技术是开办托幼机构的障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巧借市场力量解决托育需求,就十分必要。总而言之,纾解职工带娃难是一道社会课题,也就需要群策群力,尤其对于用人单位来讲,更应积极主动作为,让职工“带娃上班”舒心、安心。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既然敢亮招牌,就要有被监督的准备

    就在上月底,和林格尔县也召开了政务服务相关会议,提出要“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做到“资料互通、信息共享”。期待该县这项工作能真正做实,起码那个收据抬头是“乐乐百花摄影店”的窗口,该好好整治一下了。建议群众再遇到这样的窗口,不要向物价部门投诉,这不是单纯的物价问题,不妨打给纪委试试看。

  • 中工时评:游学与否不只是钱的问题

    暑假已过数周,不少家长都让孩子参加了暑期游学项目,特别是赴海外游学,费用自然不菲。高昂的游学费用,让一些家长感慨“养不起娃”的同时,也带来了攀比现象,最终却让鱼龙混杂的游学中介机构获益。

  • 中工时评:二青会:面向未来的青春约会

    8月8日晚,在第11个全民健身日来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二青会)在山西太原隆重揭幕。

  • 中工时评:摘牌有力量,挂牌才更显分量

    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其官网发布了一篇公告,对复核检查严重不达标或存在问题的7家5A级景区进行了处理。这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乔家大院”,它被取消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

人物

  • 关注法官健康状况

    前不久,笔者所在法院又有一名年轻女法官突患癌症。近年来,单位已不止一位同事罹患癌症和其他各种严重疾病。由此,不禁想到了英年早逝的邹碧华,因病去世的全国优秀法官翟树全、金桂兰,以及许许多多被病魔无情夺去生命的默默无闻的法官。

  • 香港有多少个李凯瑚?

    乱是祸,稳是福,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一段时间以来,香港的暴力示威活动愈演愈烈,使市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对香港旅游、餐饮、酒店等服务业造成全面冲击。那些打着所谓“民主”“自由”旗号的暴力乱港分子到底是为香港好,还是为祸香港。昭然若揭。

  • 靠自己的人生,才能逆袭

    本报在昨天报道了淳安农村女孩郑玲艳虽然家境不佳,却不信命,通过自强自立,最终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事情。笔者看完,颇为动容。

  • 匠心创造精彩,实干成就未来

    8月1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指导、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发现最美铁路·重走丝绸之路”活动正式启动。在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黄涛和张海波们却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创造了精彩人生。他们的成功秘诀在哪?或许,正如那句“天道酬勤,业道酬精”一样,是工匠精神成就了他们。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