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暑期接近尾声,从四面八方如小候鸟般“飞来”看望家人的孩子们也即将返乡,开始新学期的生活。8月24日,不少“小候鸟”搭乘杭州开往贵阳的K1271次列车,踏上返乡的旅途。
每逢暑假,一大批留守儿童从乡村赶往城镇,从小城镇涌向大城市,短暂守候在父母身边,开学临近再返乡,成为规模庞大的“小候鸟”群。每逢暑假,“小候鸟”落脚地的各个城市都会开始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如成长夏令营,返乡可申请免费车票等,以真正服务这些“小候鸟”,也解决他们父母的后顾之忧。但这些工作都是短期的,作用是有限的。更重要的工作,还在他们返乡之后。
留守儿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多,涉及面广,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曾在2016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2018年还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但据2018年9月份数据,我国的留守儿童人数仍为697万人左右。庞大的数量,让这项工作仍不能有丝毫放松,而且应该加强、抓紧、抓实。
当前留守儿童面临的普遍问题,主要是关爱不够,监护不力,疏于照顾,而导致的人身安全问题,性格发展问题,学业落后甚至厌学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万能钥匙”,还在于发展:进一步发展城市,让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在城市上学,减少骨肉分离;进一步发展乡村,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能在家乡照顾老小。然而远水不解近渴,“发展”又岂止是五年、十年能完成。当下的问题,必须有当下的解决方式,否则影响的不止是一代人。
因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一是学校需要对留守儿童“格外关照”,关心他们的安全,关心他们的功课,关心他们的心理成长。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对这部分孩子,学校应该是第一落实责任的人。因为只有学校有该便利条件和能力。二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支教等志愿活动,有针对性地服务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可能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心理发展引导是个专业活儿,需要社工、专业志愿者等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加入,方能真正帮助留守儿童。三是相关工作主管部门需要细化关爱举措,形成科学的、可行的操作指导,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其中,方能做到行之有效,避免事倍功半,杜绝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具体行动,把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怀,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落到实处,尽最大力度解决掉当前面临的难题,铲除留守儿童成长中的潜在病灶,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