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傅达林:沃尔玛黑油为何能逃过26次检查
//www.workercn.cn2014-08-11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上海福喜事件余波未平,深圳沃尔玛超市又被曝后厨内幕:已呈黑色的熟食用油“一个月不换”,使用超过保鲜期的原材料……目前,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食品安全大于天,但就在“大于天”的事情上面,我们一次次丧失底线。连平日信赖的大型跨国巨头超市也“入乡随俗”,标榜的所谓严格内控体系不过是句骗人的广告语。这说明在利益驱动下,无论是本土商家还是外来洋企,缺乏严密监管照样都会铤而走险,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来。

  事件的调查少不了处罚与问责,公共舆论也从不缺乏对法治环境的检讨与反思。问题是,每一次事故过后,近乎雷同的问责程式,近乎雷同的事后大检查,让人深感食品安全似乎陷入了某种事故的“周期律”。在接连不断的事故中,我们的制度健全了,我们的问责严厉了,但身边的事故就是难以绝迹。为何?

  修法过后,食品安全法会更加完善,但重典并不必然带来食品安全领域的善治状态,它还依赖于执法者始终身处社会一线,“事必躬亲”地去“望闻问切”,对照法律标准纠察治偏。在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原本都设置有相关的执法检查职能部门,这些执法检查只有环环相扣才能保证食品是安全的。但我们缺乏的往往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执法第一线的毅力与品质。值得追问的是,那些原本为纳税人坚守食品安全底线的执法者,是否都处于“上岗”状态?其日常性的检查监管,有没有走过场、走形式?

  与以往的执法检查疏漏不同,据沃尔玛方面称,此次涉案门店今年以来,包含熟食部在内,已经接受了政府和监管部门26次的执法检查,每次检查都是合格,没有一次例外。为什么如此密集的执法检查,依然还会有“漏网之鱼”?果真是厂家的一时违规,还是这种看似严密的执法检查,实际上也只是掩人耳目、做做样子?倘若检查失职,背后是否又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利益勾兑?

  追问只是为了彻查个案,而整体上食品安全的治理没有捷径可走,再精密的立法,再严厉的处罚,都代替不了日常的执法检查和监督纠治。恰恰是在执法的责任心上,让人怀疑能否守住安全的底线。例如此次事件的曝光,并不是通过执法部门正常查出的,而是沃尔玛员工在后厨工作时拍摄的。这种曝光倘若属实,无疑从侧面证明了执法监管的失效。而无论是执法不作为还是假作为,只要缺乏认真严密的行政监管,所谓的食品安全防线便还会被不断突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