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又到毕业季。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如不到机关当公务员或在国企就职,找到工作后还需操心一件事——给自己薄薄几页纸的档案安“家”。安“家”需要花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面向庞大群体收取的这笔档案费,着实是“天文”数字:北京每年收取的档案费超过1亿元,广州华南人才市场每年收费也有数亿元。据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人事档案收费至少数十亿元。全国尚无哪个省市公开过这笔费用的具体使用、支出细目。(8月12日《辽宁日报》《北京青年报》)
全国每年人事档案收费至少数十亿元的消息,再次证明了“档案保管费,贵得没道理”。管理部门或许要说,目前国内各地档案管理费的标准不相同,有5元每月、10元每月和20元每月的,“即使按每月20元收取,每年只交240元,不贵啊”。这种说法有意忽略了一个事实:人事档案属于国家法定、强制执行、归口管理的公共信息,个人不得截留和销毁,因此需要花钱托管档案的群体实在太庞大。比如在北京,截至今年6月底,市、县(区)存档机构共管理档案170万份,即便存档费已由240元下调至120元,每年产生的存档费仍然逾亿元!
就每一份人事档案来说,它就薄薄的那么几页纸,存放之后可能几年都不得动它一下,凭什么一年要收取一两百元的保管费?一年240元费用,对低收入者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即使一年240元档案管理费尚可承受,若交到60岁退休为止,一名大学毕业生一辈子至少要为此花费上万元。档案费的背后,还存在一个不可小视的公平问题——在各种档案托管群体中,公务员享受免费,国企职工由单位付费,而临时工、临聘人员、私企员工等,则要为档案保管自掏腰包,显然有失公平。难怪有人会选择冒险“弃档”,或违法违规地自揣档案了。
事实上,从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社会公众、普通网友,近年来都在呼吁取消档案费,呼吁声一年比一年高涨。然而很多人才机构对此充耳不闻,因为他们把档案管理当成了天经地义的盈利手段,早已产生了严重的利益依赖,走不出利益小团体的羁绊。这就使得“档案托管费像一个‘怪胎’:是服务,但做起来不像服务;像买卖,但又不是买卖,还具有垄断性”(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肖俊所言)。为治疗这个“怪胎”,有关部门必须调查、审计全国每年数十亿人事档案管理费花到哪儿去了,还存档者一个明明白白的收支真相。
与此同时,要理顺档案管理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定下取消档案管理费的时间表。理由是,一者,既然人事档案属于国家法定、强制执行、归口管理的公共信息,档案保管也应该是公共服务,而收费存档,与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是相悖的;二者,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已变成了“社会人”,把档案管理费作为盈利手段,会侵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的利益;三者,取消档案保管费,有利于打破人才流动藩篱,虽然有关部门会少了一层“油水”,却能给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赢得一本民生“大账”。人事档案免费管理,政府应该不差这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