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河南省环保厅10月28日首次披露,18个省辖市的60条城市河流中,除5条断流外,有34条河流已经丧失了城市一般景观功能,成为或即将成为“黑臭”河流。(见本报一版)
如今,不少城市的景观河变成了“黑河”“臭河”,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其一是生活污水、三产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其二是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河道断面萎缩,自净能力减弱;其三是河道两侧居民随意向河道倾倒生活垃圾,致使漂浮物堆积、水流不畅。
从中不难看出,“黑臭”河流的形成,政府、企业还有市民都有责任,尤其是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更是难辞其咎,就如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所说,一些城市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只注重地面上“看得见”的设施建设,往往忽视对地面下“看不见”的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入河排污口截流以及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城市增加的污水未收集处理直接入河,城市河流也就“黑臭”起来。
河南有一半的河流沦为“黑河臭河”,无疑给城市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这些“黑臭”河流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更给沿岸居民的健康带来影响。在如今人们普遍关注“幸福指数”和倡导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多方合力,综合治理黑臭河流显得刻不容缓。
首先,治理黑臭河流重在规划。如果不从城市规划这样一个宏观的角度去考虑河流污染治理,往往只能治标不治本,即便一时有效果,但从长远看,污染还会卷土而来。规划必须考虑河流的环境承载量是多少、流域范围内的人口和工商业容纳量是多少、现有基础设施具备服务能力如何、未来数年内会增加多少人口等问题,根据量化结果,提前规划居住区、工商业区以及各项配套设施的布局,并预留出相应的发展空间,从而避免“边污染边治理”的高成本发展模式,同时还可以提前优化区域发展。
其次,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生活污水配套管网,扩大管网覆盖面。加快老城区和城乡接合部民宅生活污水的截流、收集和处理;封堵排向城市河道的排污口,杜绝生活污水、三产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河道;制订完善河道清淤计划,推进河道生态修复。
再次,要加大监管力度,出台针对城市河流污染的处罚措施,严厉打击违法排污。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检查,通过增加节假日监察、夜查频次,全面监管周边污染源的治理情况。规范工业企业排污行为,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超标排放和企业污水不排入污水收集管网等环境违法行为。
与此同步,相关部门还应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一种心理,并转化为一种环境责任。
当城市建设“面子”“里子”兼顾,人们都成为美好环境的维护者,人类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时候,就将是那些河流的美丽回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