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大学生就业呈现“倒金字塔”现象——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用人单位由以往“重学历”到“重实用”“重稳定”观念的转变,是促成就业率与学历“倒金字塔”现象出现的一个因素。造成这样的局面,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使“读书无用论”思想有所抬头。记者开出药方,诸如高校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合理优化专业配置;大学生的应用型技能教育宜全面铺开;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调整心理预期,理性选择职业;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等等。
“药方”没有什么新奇之处,都是近年来的老生常谈。只是由于习惯习俗以及教育体制存在的惯性,加之人固有的“投资与回报”相对应的商人心理,高学历就业率低的问题如一块石头横在路上,老是把人绊倒,所以只有“老生常谈”了。
在笔者看来,未必学历越高就业越难,而是“投资与回报”的心理障碍所致。应该承认,第二第三产业高速发展,为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可又不能不承认,众多的中小企业如吸纳就业的海绵,只不过在中小企业就业的“钱途”不那么乐观。当一个人为取得高学历投资数万元乃至十几万元,如果让其去从事几年后月收入仍不到3000元的工作,恐怕难让学子有就业的积极性。
5年前,笔者曾听一个生产汽车门锁的民营企业工会主席讲,他们的企业十分欢迎大学生。虽然大学生有些“眼高手低”,但能拿到高学历,说明善于学习。他们厂招用的大学生,只要能踏踏实实地工作三五年,都会受到重用,只是能在企业坚持三年的大学生太少,多是干一两年就跳槽了,因为企业的中层干部,一个月也只能拿到2000多元。民营企业不会用高薪强留没有干事恒心的大学生。
不得不说,中小民营制造企业,一般重视的是订单而不是研发,重实用人才而不是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高学历人才。所以中小民营企业这块吸纳就业人口的海绵,对要得到教育投资回报的大学生来说,少了吸引力。
大企业就不同了,需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有个军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干部讲,企业不仅需要能工巧匠制造出质量高的产品,更需要研发新产品,所以企业近年来招收了不少大学生,学历越高越好。但是,企业要讲效益,如果招聘的大学生数年都不能对研发的课题有所贡献,收入也不会高。因此大学生若是事业心不强、不重新学习,光靠学历不行。
现实中,追逐利润的本性,让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对企业的真实贡献,似乎是形成学历越高就业越心慌的现象。但也是由习惯上把学历和收入画等号的求职者自己造成的。只是社会无法消除“教育投资与回报”的预期心理,何况还有政策保障就业及晋级的学历门槛,所以谁都希望用人单位能给其与学历相配的物质待遇和至少所从事的工作应与学历相配的社会地位。于是,出现了一个现象,大学生假期打工时,可以去企业当工人、去餐馆当服务员,没人嘲笑反而是赞美。可大学生毕业后再以上述的工作为职业,一定会被人——包括他们自己及亲人——认为是丢人现眼了。
事实就是这么奇怪,“教育投资与回报”成正比的功利,推动人们去向高学历挺进,也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企业投资与回报的务实功利,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而不是大量的学者,高等学历证书不如初级技能证书重要,使之学历越高就业越心慌。
并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不同功利的选择产生的结果。也正是功利的选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也会推动习俗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