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本证书的含金量有多高?在一家“××挂靠网”上,记者看到了一级建造师的挂靠价格:建筑工程3万~3.5万元,市政公用4.0万~4.5万元,矿业工程5万~5.5万元。职业证书“挂靠”背后有着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花费数万元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出租证书一年即可收回成本;企业为获资质拿工程,每年支付百万元挂证费用。(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前一阵,西安执业药师考试现集体作弊被爆出,共抓两千多人,同时将挂证之弊再次曝光——许多人考证,并非真的要去当执业药师,而是为了当“挂证族”。所谓“挂证族”,就是将所获证书放在企业,自己并不真正去上班,从而获取数万到数十万的佣金。
“挂证族”的存在,源于一些特殊行业对于技术资质的需求,比如开药店要有一定数量的执业药剂师,工程类企业需要一定数量的建造师、安全员、预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现实中,还有些建筑企业本身并不施工,而是出借资质来获利。在这方方面面的需求之下,“人证分离”成为可能,“挂证族”有了生存的土壤,从而成为一个利益链。
“人证分离”存在的关键节点在哪儿呢?
首先,是国内对人才的认证制度出了问题。就拿建造师证书来讲,按理说,获得这个证书就意味着这个人是建筑领域里的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但现实中,一些“考证族”仅凭考试就获得了证书,即使考试没有作弊,只是通过考试就拿到证书的人本身也可能不具备专业能力,甚至根本没有实践经验。而这些人拿到“建造师”等证书,除了靠挂证来赚钱,一般都不会从事这个行业。
要克服这一弊症,就得改变执业证获得的标准,增加实践性考核。对于已经获得的证书,也应增加日常的实践性考核。如此一来,不从事相关行业人员即使获得证书,也无法靠挂证生存,只能老老实实通过从事相关技术行业才能保证证书的合法性。
其次,相关部门遏制挂证灰色利益链力度不够。对那些靠出租资质获利、本身并不从事相关领域的企业,要加强治理。对弄虚作假获得资质的企业,要严厉打击。一些靠出租资质获利的企业,往往是“挂证族”的雇主之一,通过挂证,企业获得了技术资质,而留给社会的则是工程等领域里的各种隐患。一些工程领域里存在的“骗子包工程,厨子来施工”现象,正是“挂证族”存在的极端表现。正因为资质能借到或租到,骗子和厨子才能跑来搞建筑,甚至敢修铁路。
有人说“挂证族”难以通过检查发现,这种说法本身有推责之嫌。挂证现象几乎成为产业链,甚至有“挂证网”之类的中介机构,说明挂证租证是大大方方地存在着,根本就不避嫌。那么,监督者只要祭出法律之剑,严厉打击,这类行为肯定会有所收敛。怕就怕有些监管者惰性太大,或者本身就是利益中人,没有多少监督的动力。
总之,对于租证行为,既要从制度完善入手,更要从强化监管入手,办法总比问题多。“挂证族”的存在,拷问的是一些部门的责任心,更拷问廉洁程度,只要这些机构负起责任,不要蹚利益的浑水,打击“人证分离”,不见得有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