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龙敏飞:别让“呲必中国”成为下意识习惯
//www.workercn.cn2014-11-18来源: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11月14日上午,《辽宁日报》头版公告并在4版整版刊发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公开信源自于10月21日,一位大学生在《辽宁日报》官方微信的留言。为此,报社采编在省内外几大高校中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查。公开信中指出,“呲必中国”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11月16日《深圳晚报》)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文史哲社会科学的老师,具备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底线。可以说,高校教师批判社会的权利,理应受到保护,如此才能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思想贡献。

  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也有一个场合的问题。批判从来都不该是无处不在的,也从来都不应成为一种情绪化的表达,更不应是为了批判而批判的“抹黑”。以报道来看,少数高校教师的做法,无疑逾越了最起码的底线——他们“呲必中国”、“赞必西方”。如何选择理性的批判而不是情绪的批判,值得思考。

  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的看法的确能给人一些启示:“我完全同意《辽宁日报》的看法。美国的大学和中小学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当然,中国的大学教师也有许多爱国者。但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常被中国少数高校教师的‘呲必中国’现象所震惊。”由此可见,不理性的批判,的确是一种很刺耳的声音,这必须引起重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