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央行11月21日出台降息政策,宣布从11月22日起,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在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左右,李克强总理多次解释“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始终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对央行是否降息及何时降息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而此次降息政策的出台为市场意见的分歧作了终结。
降息往往会被理解为放水。纵观央行近期政策,无论是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还是常备借贷便利(SLF),以及中期借贷便利(MLF),其实都是在放水,只不过是悄悄进行。此次降息并不有悖央行近期货币操控思路,反而是上述各项政策的延续和加码。只不过降息这种手段更容易被普通大众理解,更容易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罢了。
尽管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中国经济不会出台强刺激政策,但在经济下行的高压之下,中央政府从未放弃货币宽松这个基本手法,只是一直以定向宽松的名义进行。事实上,无论是区间管理还是定向管理,国家在防止经济下滑方面的货币宽松姿态并没有作过改变。
相比释放资金,资金流向和需求匹配问题更值得关注。中国货币投放始终处于巨量状态,货币深化程度(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远超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必须看到,相当部分的资金并没有进入资金短缺的企业实体中去,要么未被盘活成为僵尸资金,要么被取得政府信贷资源的掮客倒卖,成为影子银行的资金渠道。
解决资金流向与实体经济的需求匹配问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唯一选择。而利率市场化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处于较高水平的利率显然是不利于市场化改革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央行此次降息是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
我们更应该放在更大背景下来理解此次降息。本届中央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关键词是改革。改革需要适度牺牲经济增长目标,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壮士断腕。相比唯经济增长指标论,允许经济增长指标调整在较低区间,这显然会为改革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此次降息直接表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判断态度,那就是经济下行趋势已经形成。中国经济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或低于7%,并不是天方夜谭。放弃了经济增长目标的框架约束,中国经济改革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另外,我们还需注意到降息带来的直接效应。近两年中国经济一直被外媒所诟病的是地方政府债务。此次降息对于地方政府的直接好处就是降低了利息负担。此次降息和中央政府近期推行的财税政策改革是一脉相承的。先是发文强化地方政府发债约束,包括地方政府发债引入信用评级,再是强化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以地方债代替城投债,这些都凸显了中央政府意欲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增强改革的精准度。此次降息使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轻装上阵,这显然会增加地方政府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空间。由此可以预计,预计此次降息不是终点,只是开始,中国将进入新一轮货币宽松周期。
作为普通大众,我们需要关注此次降息对投资的影响:降息将扩大股市资金面,利好股市;对于地产行业,将从心理预期和资金支持两个方面利好;存款利率浮动空间扩大将增加存款收益;宝宝类理财产品和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将面临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