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刘 乐:高考改革,“教育和公平”的两难抉择
//www.workercn.cn2014-12-19来源: 中工网—《劳动者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意见的出台,让新一轮的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纵观30年的高考改革,无论是全国统一命题、高校择优录取,还是各省市自主命题、京沪等知名高校自主招生、3+X的高考模式,都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才队伍。

  高考文理不分科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热议。赞成者认为,高考文理不分科能让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科目,更趋于人性化。将原来三年的备考时间缩短,实行“一门一清”,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反对者认为,高考文理不分科只是在科目设置上做文章,只改变了高考形式,而未改其内容。高中学生虽有自主判断与选择能力,但考生要想考上重点大学就必须各门功课都学好,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高考改革引发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质疑,人们深叹“钱学森之问”的同时,也在深刻反思“素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国家提出推行素质教育的愿景是好的,而在很多中学的实践教学中,还是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与教师的标准。有些课堂教学搞得花里胡哨,但在看似“热闹”的课堂上,学生的跳跃性思维、合理想象力是否得到了锻炼,教师是否以感知生活、感悟生命的人文关怀为教育目的?中学教学是由高考大纲决定的。高考考什么、怎么考,都决定了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也难怪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精致利己的功利主义者,他们就像是有毒的罂粟花,美丽却是带着刺。”

  高考改革一直走在一条“教育与公平的两难抉择”的道路上,高考改革是一个关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教育以及诸多因素影响的大事,既要考虑到公平、效率的矛盾,又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教育应多一些对生命的感悟,多一些悦情悦性的人文性,少一些功利性,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体悟人生的习惯。

  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有一点必须要承认的,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其科学性、实效性将会一步步增强。虽然当前的改革方案不可能令所有人满意,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相信,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迈出了坚强有力的步伐,我们对高考的改革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