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自从中央对央企主要负责人发出“限薪令”后,舆论就对央企高管或者身居高位的职业经理人的薪酬走向格外关心。
12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表示,中央企业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将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央企职业经理人薪酬将“市场化”,国资委负责人的这一表态,也可以被解读为对央企高管薪酬改革走势的一个最新表态。
那么,好奇的民众就自然会问:什么叫“市场化”?“市场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国资委没发布详细的操作细则之前,笔者也没有能力对此作出准确的解析,但透过“市场化”这三个字,笔者倒也读出了主政者的一些“弦外之音”:
其一,对于央企高管或者高级职业经理人是否会跟随一把手“限薪”,“市场化”三字表态显然是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因为“市场化”即意味着不受“限薪令”的约束,高管们今后的收入有可能降下去,也有可能继续飙升。这就不难看出,央企的职业经理人至少是不愿意跟着走“限薪之路”的,这在实际上为高管不受此轮限薪政策影响铺平了道路。
其二,对于央企高管是否会控制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这一敏感问题,“市场化”用词又一次将之模糊化了。先前民众对于央企高管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国企与其他行业级差过大,是高度关注的。“限薪令”的出台,让人看到了政府有意控制差距过大问题的决心。然而,“市场化”的表态,又几乎是给坊间这种高热度期盼迎头泼了一盆凉水。
不难看出,“市场化”的措辞,的确是个妙不可言的表态:既回避了诸多敏感的问题,又让人挑不出什么刺来。我们不得不佩服咱们老祖宗发明的汉语言具有的那种朦胧的魅力,无论多么敏感的问题,都能以这种“难得糊涂”的方式糊弄过去。
但必须指出的是,模糊化也好,朦胧用语也罢,那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是掩饰不过去的,也是国企改革必须要过的关口。
如果说中央决定对央企主要负责人施行“限薪令”,让人们看到了改革的希望的话,对于其他职业经理人如何发饷,就成为了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我们并不赞成对所有的国企职业经理人搞一刀切式的“降薪”、“限薪”,但至少已不希望看到他们还能像过去那样打着“市场化”的旗号,那么任性地自主涨薪涨待遇。说得更直白一点,央企和国企,毕竟不是私营企业,其高管的收入是应当接受政府、社会和职工的共同监督的,如果只想着收入向私企看齐,而国企的种种优厚的好处又搂住不放,那是肯定说不过去的。
笔者也在此斗胆给国资委相关薪酬制度设计者进个言,当你们在为高管或者职业经理人定薪时,除了“市场化”外,能否还考虑另外三个维度——是否享用了国企的垄断地位和优惠政策?是否承担了与私企相等的竞争风险?是否考虑到了基层职工群众的感受?
所以,笼统地提倡央企职业经理人薪酬“市场化”,有重蹈“乱发饷”覆辙的风险。如果能够着重考虑央企职业经理人的实际贡献和国企天然的社会责任感,并充分听取职代会的意见,高管们的薪水可能会拿得更心安理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