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断头新闻”一词出来已有两年多时间,从最初的总是“正在调查”到如今的“尚待审核”“侦办中”,难言取得了多么显著的进步。事实上,从新华社2014年追踪的5起重大安全事故处理情况来看,消除“断头新闻”确实步履维艰。
如果说“正在调查”至少给追问结果的记者和期待真相的公众提供了一个还算体面的交代,那么,“不便公开”这样一个并不冠冕堂皇的理由,则让关注者的最后一丝期待都落空了。4月初,浙江省奉化市一幢建成仅20年的住宅楼突然坍塌,造成7人被困废墟下,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过去8个多月后,事故认定及处理还在进行中,除了施工单位3名犯罪嫌疑人被起诉外,政府部门被处分人员的具体姓名和职务竟被当地政府以“保护干部”为由,拒绝透露。
更让人心生绝望的是,一些“断头新闻”似乎仍看不到终结的希望。早在去年就曾轰动一时的王林案,到现在仍然没有“收尾”。2013年7月初,一些名人的拜访将江西萍乡“气功大师”王林暴露在聚光灯下,随后江西省相关部门相继表示对王林涉嫌非法行医、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进行调查。但就在前不久,媒体上还有王林现身香港的报道,但除了这些碎片信息之外,没有与进一步调查、处理情况相关的公开信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层一直在强调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要求加大公开的力度和措施,力图消除“断头新闻”。继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后,去年9月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政府信息公开要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努力增强提升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的‘软实力’”的施政目标。
事实上,各地党政机关在信息公开方面也确实在努力,除了开通微博、微信公号之外,各级党政网站也比以往更“给力”地发布信息。让人遗憾的是,在传统的“神秘政府”思维及权力依赖下,在缺乏足够压力、动力及强制性惩处措施的背景下,一些地方信息公开成为口号,新闻发言人也成了花瓶。尤其在涉及关注度高、带有“负面”性质的事件中,往往采取回避问题的策略,不公开、慢公开、假公开,试图阻挠问题的解决——这才造成了“断头新闻”绵延不绝的现状。
不管是“正在调查”“正在侦办”,还是“不便公开”,缺乏诚意、没有实质内容的公开,本质就是拖、捂,根本不想解决问题。比起媒体和公众出于公义督促事件妥善解决,一些地方政府耍性子、使绊子、捂盖子,不但无助于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延误时机。比如去年山西苯胺泄漏,就曾因瞒报缓报造成公众恐慌。很多曾经关注公共事务的人,也将在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骗后失去兴趣,政府公信力也将遭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