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何 旭:“国学加餐”还需摒弃形式化思维
//www.workercn.cn2015-01-09来源: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全国25个省区市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研发完毕,年内问世,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地推出标准化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在国内尚属首次。据了解,去年11月,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正式实施,其中,语文学科要求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即将问世的这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恰逢其时。(1月7日《北京日报》)

  有关国学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有媒体针对“小时候背诵古诗文的经历”做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觉得背诵古诗受用;六成则认为古诗文从小就背很重要。由此可见,“读书使人明智,读国学使人明理”的道理还是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不过,凡是都得讲度与效。一嘴吃不了胖子,中小学教材增加古诗文篇目,也应是个循序渐进、适度进行的事物,理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盲目过多过快增加。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毕竟,小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在具体的认字、理解上还很弱。而作为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虽然一些古诗词在大人看来,读起来朗朗上口,意思意境的理解上也问题不大,但对于孩子,这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适当增加,也未尝不可,但千万要把握好其与学生理解力,与其它知识点,以及减轻学业负担之间的平衡关系,否则过犹不及,弄不好还会伤害我们总体的素质教育,届时将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就效果而言,对于国学教育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克服“形式主义”,不能光做“表面文章”,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对国学教育的领悟上。现实中,对于很多国学经典,在吟诵时的确朗朗上口,但是这种“高度文化”,却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字词、几个句子就能解释清楚的。如果学生年龄过小,只是对国学保持着浅显的认识,纵然满肚子经典语句,但根本不懂其意,不知践行,这样的国学学习就是徒有其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