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刘武俊:“有事请找我的律师”应成常识
//www.workercn.cn2015-01-15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新年伊始,广东省总工会在“突出维权主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再出新招。广东“职工在线”法律服务正式启动,以广州、佛山、东莞等地为起点,逐步为省内职工免费配备“私人律师”。这一服务将包括律师在线咨询、在线调解劳动争议、普法资讯推送、认证律师推荐、诉讼保障等多个模块,另有量身订制的巡回法律讲座“送到家门口”。(《广州日报》1月12日)

  对多数中国人来说,“私人律师”还是一件稀罕事。“有事请找我的律师”这句发达国家影视片中的常见台词,让不少国人所羡慕。如今,“私人律师”也有可能走进寻常百姓家了。

  法律是由政府为纳税人提供的特殊“公共产品”,纳税人是“法律的消费者”。“享受法律、消费法律”应当是现代公民崇尚的法治新理念。遗憾的是,法律的可消费性,往往被法律令人敬畏的威慑性和强制性所遮蔽,成为大家不敢轻易享用的奢侈品。传统的厌讼心理就是制约法律消费观念的“瓶颈”之一。

  培养公民“法律消费”意识,就是变被动守法为主动用法意识。普法教育应尽快补上“法律消费”这一课。

  律师是促进法律消费的中介力量。律师在法律服务中不可缺席,是帮助公民享受法律服务的“中介”。律师业的发达程度往往与全社会法律消费水平成正比,律师服务业愈发达,则表明社会对法律服务的购买力愈高,公民及法人的法律消费水平愈高。随着法治进步,“有事请找我的律师”,将有望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享受法律服务的口头禅。

  与强化公民法律消费意识同等重要的是,应当提高公民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服务购买力,尽可能降低公众法律消费的成本。

  消费法律,就是享受以“良法”为标准的立法服务,享用以“公正和效率”为理念的司法服务,享用以“为委托人合法权益而斗争”为主旨的律师服务。当法律成为大众享用的“公共产品”,当法治秩序成为公众享受的“制度环境”,法治社会的理想还会遥远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