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方:“少放鞭炮让环卫工早回家”是道德绑架吗?
//www.workercn.cn2015-02-10来源: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这两天,一张呼吁少放点鞭炮的图片在网络风传,图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对环卫工人夫妇,两人站在街头手举一张心形卡片,上面写着“年轻人,少放点鞭炮!让我老伴早回家过年!谢谢体谅”。许多人表示被环卫工心愿打动,但也有些人觉得拿环卫工说事是种道德绑架,甚至晒出“卖鞭炮大爷”的照片进行抵制。
烟花爆竹禁与不禁,争论了这么多年,民间并未完全形成共识。对那些在规定的空间时间里燃放烟花爆竹的人,无论其他人如何不喜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你都无法指责这些守规矩者不道德。尽量少放鞭炮确实符合很多人“求清净”的诉求,可当底层的环卫工人被“设计”出来劝诫人们少放鞭炮时,多少就有点道德施压的意味了。
以底层环卫工人为“道具”,呼吁人们少放鞭炮,这样的说服效果兴许挺好。但“鸡汤”到底只能在瞬间熨帖人心,获得心理共鸣,却未必容得下细细掂量。不是去呼吁燃放鞭炮者自行清理自己制造的垃圾,不去呼吁提高环卫工人待遇,不去呼吁谴责那些不守规矩乱放烟花爆竹者的素养,不去讨论春节期间大街小巷有无必要彻底清扫鞭炮纸屑,单单把底层的环卫工人当道具为禁放烟花爆竹的声音“站台”,这又算不算“伪善”?
激发人心怜悯,能将问题导向道德化求解,却未必能解决问题,甚至会模糊问题的关键:像这里面,它很容易把清洁工权益等议题,置换成放鞭炮道德与否的命题,最终许多人会基于对道德绑架的本能反感将其戏谑化、娱乐化。到头来,环卫工“以身说法”的价值也被消解,网上“少看春晚,让主持人早点回家过年”之类的恶搞声一下子淹没了“少放鞭炮”的诉求。起于善意,却终于网络狂欢,这何尝不是对灌鸡汤癖好的嘲讽?
编辑:周文
长江日报:抛下感冒农民工不仅是道德问题 2009-12-23 |
王石川:陈光标高调裸捐,财富义务精神回归 2010-09-07 |
王石川:慈善需要法律,还需要文化 2010-09-15 |
徐 峰:应鼓励更多陈光标式慈善家 2010-12-21 |
修仰峰:“滚蛋条幅”本身就背离法律原则 2011-06-10 |
军训治官气? 2013-04-18 |
林 坤:“大学生劫持医生”带来的双重反思 2013-05-21 |
常回家看看,谁保驾护航? 2013-07-02 |
文汇报:如何看待微博江湖中的大V现象 2013-09-06 |
刘雪松:利友香捐款,为何难点赞 2014-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