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1年前,“春运”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61年后,“拐点”第一次出现在春运报道中。2月10在春运最前线广州南站举行的广东民声热线上,“‘一票难求’是否快成历史”再次成行内专家热议的焦点。(2月11日《广州日报》)
关于“春运拐点”是否已经来临,“一票难求”是否成为历史,内业的看法并不一致,但越来越多的人确实感受到了春运期间铁路运输的新现象,媒体甚至报道了今年春运首日很多非高铁列车出现一节车厢只有一个乘客的奇观。
种种春运新气象的出现,当然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过去几年中国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中国高铁里程突破1.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50%左右,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高铁的运行速度大大提高,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的运输效率大大提升,这对缓解一票难求意义重大。还有就是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逐年攀升,很多人都自己开车回家过年,也“节省了”相当数量的火车票。
以上这些因素,当然是我们所乐见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他因素对今年“一票不难求”的影响。比如今年全国高校普遍放假较早,再比如,很多进城务工人员为了避免买不到回家的火车票,宁愿骑摩托车回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并不能掉以轻心。实际上春运还有很多问题待解。比如“黄牛党”问题,随着售票方式的改变,“黄牛党”更加如鱼得水,很多乘客虽然没有费太大困难买到了车票,但却是从“黄牛党”手里购买的,是花了很多冤枉钱的。还有运力资源浪费的问题,发挥运能效率最大化是永恒的问题,但中国铁路的运能效率并不很高,尤其到了客运淡季,很多高铁、动车车厢空空如也,资源浪费严重。
这意味着,“一票难求”远远不是问题的全部,即便在不久的将来真的解决了“一票难求”,我们还要着力解决“黄牛党”问题,解决资源浪费,提高效率的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