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杭州主城区2014年10月开始全面推广医养护一体化,让“家里的床”替代“病床”“养老的床”,使三张床变成一张床。其中,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成为关键环节,他们为居民提供初级诊疗,使签约居民除急诊外,都愿意首诊在社区,为分级诊疗真正破冰。(4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住在家里,就能得到养老和医疗服务,不出社区,也能看得好病,得到精心照料,这样的好事,哪个不想?不仅居民想,社区全科医生也会想,因为他们能从中体现出更大价值,获得更高职业成就感。小病和首诊在社区,大医院集中看病的现象得以缓解,也是医改希望的理想结果。
但想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早在2012年,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就在全国10个城市展开,希望通过试点,探索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破解看病难和看病贵。但试点3年,并没有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个别城市还出现医生推托上门服务、只签约不履约等现象。
之所以如此,与全科医生的责权利失衡不无关系。以试点城市之一的贵阳为例,由于分级诊疗制度不完善,医生不能给予居民到大医院优先诊疗的便捷,社区医院的药品目录也远不及大医院,医生无法满足居民需求。而另一方面,上门输液等诊疗服务,不能就近获得急救药品和设备,也无法与其他医护人员共同应对和分担,一旦出现输液反应或过敏,风险就会陡然增加。责大、权小、待遇低,久而久之,医生就会怯于面对居民,双方的互信难以建立。
可见,要想使全科医生发挥好作用,首先要谋求责权利三者的平衡。增加全科医生人手,减少其工作量,为他们购买职业保险,做好风险分担等,在这些方面做好责任减负,才能让他们敢于上门服务。此外,让全科医生拥有更大转诊权和药物使用权,有能力满足居民提出的基本要求,他们脸上才会更有面子,与居民打交道就会更自信。
杭州市在这方面小有成就,与相关政策平衡了全科医生的责权利有关,比如分级诊疗制度相对健全、报销制度有所倾斜、提高了全科医生的收入等。某种程度而言,责权利三者越平衡,全科医生越能发挥出作用,为全科医生赋权减压,应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关键措施。
罗志华:“三道杠”拦不住伪贫困生 2013-03-28 |
若看病平等,何须专门体验 2013-08-15 |
交不起学费大学生告父母? 2013-08-28 |
单独二胎跟上后续服务 2013-11-18 |
快言快语 2014-07-28 |
快评论 2014-12-09 |
快评论 2014-12-24 |
快评论 2015-03-30 |
快评论 2015-04-01 |
快评论 2015-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