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国民阅读率又被重提。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日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2本。从数据上来看,国民图书阅读率较2013年有小幅上升,数字阅读则进一步普及。
我国国民纸质阅读常年在低位徘徊,媒体经常以此与国外相比,称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公交地铁上处处可见读书读报的年轻人,感叹文明古国地铁上却尽是玩手机的“低头一族”,读纸质书几乎成为一种小众甚至“值得一晒”的行为。这样的现状,的确与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愿景有不小差距。
阅读,当然是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于个体可以学到知识、涵养气质;于民族可以提高整体素质,引领优雅风潮。但一味哀叹国人不读书,动辄转发一大篇“你不得不读的人类经典”,只会造成一种压迫感,令读书成为精神负累。
我国地广人多,城乡、地域、不同行业间经济文化差异明显,且人员流动性强,难以获得全面、精确、科学的成人阅读数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kindle、ipad、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阅读方便、经济、环保,日益成为年轻人首选的阅读介质。尽管移动阅读以碎片化的知识为主,不利于深度思考,也存在版权保护难等问题,但其令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成为可能,缩小了信息鸿沟,体现了科技与人文跨界的互联互通。
阅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相对私人、自然的行为,营造书香社会,不妨渐进推进、宽容看待,滋养潜在读者感受阅读快感的心灵。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喜的现象是,国内的一些实体书店,已经摸索出“市场、格调两不误”的经营之道,如卖书的同时兼营咖啡、文创产品,引入O2O模式举办读书沙龙24小时不打烊,令读者快乐地徜徉于书店,流连忘返;随着数字出版领域迎来空前的繁荣,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都成为有望盘活的存量;我国图书馆资源丰富,接待读者的姿态也更加开放,如在杭州图书馆,无论酷暑严寒,都有拾荒者、进城务工人员埋头读书的身影。如上种种远比生硬的数据更具说服力。
阅读只有摒弃了功利心、竞比心,才有可能成为“悦读”。当读者快乐畅游书海时,才会与作者、书籍本身产生共鸣。与其纠结于阅读率数字的多寡,不如身体力行,去书店逛逛,或轻触指尖的阅读器,感受开卷有益的美好。
“必要条件” 2011-03-11 |
丁永勋:需要更多的“无门图书馆” 2012-02-03 |
话题圆桌:公积金看病,听上去“很美” 2010-01-27 |
老百姓何以变成“老不信” 2013-02-18 |
全民阅读需要文化合力 2013-08-06 |
14岁以下禁入图书馆 2013-08-14 |
编外谈:“土坯房办公”传递官场正能量 2013-08-30 |
稳中求进开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 2013-11-09 |
杨公振:读书崇拜 2014-02-10 |
扫地僧院士何以走红? 2014-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