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因为药价的事儿,早就听说发改委方面绷不住了。
为什么呢?
前几年,因为群众反映药价太高,国家发改委亲自出面,为常用药品定价,规定绝大多数药品不得高于政府确定的采购价格标准。
这样做的后果如何呢?
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感觉无利可图,要么退出竞标,或者压根儿不再生产采购目录上的药品;国外药企则大喜过望,大举进攻国内医药市场补空,而且赚的盆满钵满,因为人家不受中国政府目录限制;各大医院更不愿意采购国内平价药品,因为这样做并不符合医院的利益,这一点猫腻,您懂的;因为平价药一药难求,最终承担成本的是老百姓,不得不为越来越高的药价掏腰包,由此对医药体制改革的诟病声越来越大。
庆幸的是,政府也有迷途知返的时候,这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5月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
这一消息表明,政府终于下决心停止使用手里的药品定价权,让药价由市场来决定。
由政府出面给药品定价,这一出发点不能不说是好的。换句话说,政府出面定价的目的,就是想让药品的价格降下来,使绝大部分药品成为平价药,通过压缩药企的利润空间,让利于民,借此平息百姓的怨气。政府部门这样的良苦用心,可以说是一种“菩萨心肠”。但为什么政府如此善良的动机却没有换来良好的回应呢?
再细一点说,政府下了那么大的决心,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为什么就没有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在药价改革中,“政府失灵”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通过分析其中的问题,其实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教训:首先,药企是企业,企业天然要追求利润,如果药品定价太低就无利可图,人家不能天天搞慈善,因此生产积极性自然受挫,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其二,医院是医保用药的大头,大部分医院一半以上的利润仍然指望开药,尽管从药企采购来的药是平价,但医院肯定得在这个基础上加价,有些甚至能让药价翻上几十倍。医院的谋利驱动一日不除,药价普降就永远只是梦幻,这也是客观事实。而医院的药价发改委反而放任不管,再加上对于进口药又管不着,老百姓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成了冤大头,而医院却可以回过头来指责药企“偷奸耍滑”,最终让人觉得这里头真是乱成一锅粥。
通过解析政府在药价市场上的这轮“折戟沉沙”,人们应当可以更加切身地体会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不可抗拒性。即使是权力如此显赫的发改委,也不得不对此掉头转向,改弦更张。但政府部门仅仅放开药品定价权是不够的,人们还希望在医药体制改革方面,利用这次放开药价的机会,寻找“改弦更张”的新契机。比如说,如何激发起药企开发平价药品的积极性,如何刹住医院牟利的冲动,如何让医卫人员能够安居乐业而不是把眼光盯在“药价外快”上,如何理清政府与市场的权力边界等等。
古人云:知过必改,得能莫忘。政府能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失策”,果断刹车,这是民众的幸事。但政府还必须意识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没有过关,民众仍然普遍感觉此种包袱甚为沉重,只有从源头上理清改革的逻辑,才能让政府避免为药价虚高陪绑。而这其中的要害,就是将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担当起来,让该归市场的归市场,该归政府的归政府。
中青报:鼓励告密会让人人生活在恐惧仇恨中 2008-12-05 |
中青报:鼓励告密会让人人生活在恐惧仇恨中 2008-12-05 |
南方日报:赵作海蒙冤不仅是商丘的耻辱 2010-05-13 |
田东江:骂、国骂及其他 2011-01-20 |
陈滟莹:诗城马鞍山 2013-01-22 |
以权威调查让拿“天灾”说事者露原形 2013-11-05 |
以权威调查让拿“天灾”说事者露原形 2013-11-05 |
“天灾”为何总脱不了“人祸”干系 2013-11-05 |
京华时报:种子站为害怎失职二字了得 2010-04-03 |
京华时报:种子站为害怎失职二字了得 2010-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