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成都女司机被暴打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成都警方随后公开的视频显示,事发前,先是女司机行至一出口处附近时,连续变道引起男司机不满,随后两车疑似斗气,相互多次“别”车。两段视频广泛流传后,不少网友指责男司机殴打行为“太残忍”,也有很多网友对女司机的违规驾驶行为提出质疑。(5月6日《新京报》)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说明此事触动了社会的神经,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针对“别”车等不文明驾驶行为,很多媒体都作了专题调查,其中在新浪网发起的“你遇到过哪些不文明开车行为?”调查中,有数万网友表示在道路上行驶时,猛拐急停、抢道变道的情况最多。而“路怒族”这个与驾车有关的词竟大热起来,与此相类的还有“侵犯性驾驶”、“路怒症”等。
“路怒症”是对开车时情绪不佳,容易发怒的形象概括,据百度百科介绍,“路怒”一词甚至被收入新版牛津词语大辞典,可见,“路怒”现象几成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类似事件并不少见,今天还有一则新闻说,云南一司机因插队被骂,追出数里将对方车里老人撞死。而因为开车时被“别”而相互怒骂,或者动手打人的现象,在国内外都不少见。
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雨青教授指导的《城市拥堵与司机驾驶焦虑调研》显示:北上广35%的司机称自己属于“路怒族”。还有调查结果显示,56.9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路怒族”,“路怒族”在人群中的比例基本上随着驾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驾龄在10年以上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是“路怒族”的比例最高,达到88.89%,而驾龄在1到5年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是“路怒族”的比例最低,为57.14%.应当认识到,很多车祸都与“路怒”有关,据一名负责处理车祸查勘定损的工作人员称,根据他对出车祸现场查勘定损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每年约20%的车祸事故都与车主“路怒症”作怪有关,是一些车主相互斗气所致。
为什么会产生“路怒”呢?专家的分析是,驾驶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比如交通拥堵、恶劣天气、车辆事故、其他司机的野蛮驾驶行为等,都是“路怒”的重要根源,其中野蛮驾驶和驾车者的性格,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当下,随着国内汽车数量的增长,“路怒”这种流行病需要引起管理者和整个社会的关注。人们关注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实际上就是在关注驾车文明,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随着冲突的发生与引发关注,规则意识会慢慢进入人们的脑海里,驾车文明,只能在驾车者之间发生的冲突中,慢慢确立。
当然,对于汽车文明的进展,管理部门也应当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建立对驾驶员的心理进行定期检测等干预机制。当大家认识到开车和人斗气不利于驾车者安危,也不利于交通安全、公共安全的时候,规则就会形成,文明的习惯就会养成,一种叫文明或文化的东西才能在这种亲身经历和思考的过程中,浸入人们的习惯和血液。
钱江晚报:北大眼中,有多少名校长 2009-11-10 |
潇湘晨报:奥巴马访华夸张之外的另一种观察 2009-11-17 |
广州日报:中美元首一年内三次会晤的标志意义 2009-11-18 |
钱江晚报:北大眼中,有多少名校长 2009-11-10 |
放任醉驾的酒友,该不该罚 2011-05-05 |
钱江晚报:实名,卡得住购物卡吗 2011-05-26 |
钱江晚报:拾荒老人,凭啥上不得公交 2011-08-12 |
微言快语 2012-06-13 |
佘宗明:叫停“卖馒头许可”的放权启示 2012-07-11 |
语出今人 2012-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