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安全的警钟,又一次被无辜生命的逝去叩响。17日,国务院陕西咸阳“5·15”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组成立,这起造成35人死亡、11人受伤的客车山路坠崖惨剧,原因认定和责任归属终将水落石出,给遇难者以告慰,给生者以警示。
只要存在出错的可能,存在疏漏,事故就一定会发生,“墨菲定律”再次被血淋淋的事故应验。逝者已逝,但反思不应就此停止。调查组初步调查显示,这是一起性质严重的责任事故,暴露出事故客车非法营运和改装、涉事公司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驾驶人安全意识薄弱和操作不当、道路安全防护设施有待进一步强化等突出问题。
实际上,宁静的山乡道路,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群死群伤的鲜血染红。近年来接连发生的“乡路之痛”所暴露出的种种安全问题,不断击中人们内心的“痛点”,也折射出当前一些地方乡村和山区道路危机四伏的安全现状。
随着近年来各地道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的“血脉”已延伸至广大农村和山区。但与此同时,山区和农村道路的交通事故高发。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旬,当年全国农村公路较大以上事故同比上升10%,占总数的24.1%。
“乡路之痛”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背后,基层道路安全基础设施薄弱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不明、措施不严、监管不力,也是绝不应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我们痛心地看到,在一些地方,与道路交通事业大发展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驾驶员文明驾驶、安全行车意识淡漠,执法部门安全监管流于形式,病车上路、超载超速行驶等乱象频出。发展速度快、安全监管慢,长期“跛脚”走路,一快一慢之间,高事故风险在所难免。
责任事故,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仍在于某些方面承担的“责任”出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观出了问题。“乡路之痛”,已经不再是无路之痛,而是快速发展中的安全之痛、责任缺失之痛,这是现实国情,也是必须正视的重大民生问题。
我们期待,调查组能够全面深入细致地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让逝者得到安息。更期待,有关部门能以此次事故为戒,举一反三,对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山区和农村道路隐患进行认真深入排查整治,以预防为重点,建立对山区和农村道路行车安全监管的常态化机制,夯实主体责任,筑牢安全底线,让“乡路之痛”不再重演。
张亚莉:“先租后买”的冷思考 2011-01-05 |
“八毛门”“录音门”是信任缺失酿出的苦酒 2011-11-04 |
汪昌莲:“以法治孝”难解空巢之痛 2012-06-28 |
太原晚报:真相比道德评判更可贵 2013-02-08 |
朱旭东:娱乐化的战争剧只会麻痹神经 2013-02-25 |
广州日报:财税监管需要更加公开透明 2013-03-28 |
科教时评:PS毕业照是恶劣的“造假课” 2013-06-21 |
PS毕业照是恶劣的“造假课” 2013-06-21 |
李晓宏:二娃,想说“生你”不容易 2013-11-29 |
正视“乡路之痛”刻不容缓 2015-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