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www.workercn.cn2015-05-27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是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新机遇。

  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价格要素上升、人口结构变化、消费者需求改变、互联网行业异军突起等诸多挑战,由过去低质低价的“中国制造”转变为高质高价的“中国智造”已迫在眉睫。世界范围内,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工业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由政府推动实施“三步走”的规划正在有序进行着,这些都为实现制造强国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尽管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各地,但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关键是投入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却忽略了核心技术的研发,这不仅阻碍了经济发展的步伐,还使产品质量也得不到民众的信赖。年初国民争相赴日本购买马桶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体现。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中国品牌是当今形势下中国制造的努力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投资过度、污染严重等问题突出,只有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才能为当下的经济发展热潮降降温。

  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的发明,是创客时代的产物,加速了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等国家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个人乃至企业积极发明创造。

  要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以创新驱动的制造业改革,要借 “互联网+”行动之东风,对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生态融合”进行全新定位,大力发展“中国智造”,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打造自主创新品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要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我们要放眼全球,既要认清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要立足全球、创新发展,利用国际先进技术与科技不断发展自己,逐步缩小差距、迎头赶上,并寻求超越,使中国制造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成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