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期,多地接踵而至的留守儿童生命之殇令人揪心。缺乏父母陪伴呵护,留守往往“失守”,甚至成为变相被“遗弃”。尽快唤醒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情感关爱,已成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农村有超过6000万的留守儿童,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催生的群体。据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等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存在着犯罪率高、受侵害率高、住院率高“三高”现象。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就是家庭关爱监护的缺失。一些在外打工的父母,往往将孩子托付他人照料,一年难得见面几次,甚至“一去多年”不照面,很多留守儿童变相被“遗弃”。
养不教,父之过。防止留守儿童被变相“遗弃”,首要责任在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家庭。作为留守儿童监护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教养责任不单是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质生存保障,更重要的是给予情感呵护和关怀,这种亲情之爱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数据显示,我国留守儿童中1~8岁所占比例最高,这些低龄留守儿童心智尚在发育,更需关爱引导。当同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他们已经不得不独自承受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情感支持和依傍,他们弱小的肩膀就有可能被绝望压垮。
防止留守儿童变相被“遗弃”更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尽管多年来,不少地方建立了包括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妈妈等关爱和保护机制,但相对于大量留守儿童的现实需求,覆盖面仍然有限。解决留守儿童频频曝出的被侵害、轻生等问题,需要完善法律并进行帮扶机制创新。
例如,针对一些父母生而不养、监管陪伴严重缺失,是否可以参照“常回家看看”通过立法手段制约,制定留守儿童父母陪伴时间的法律法规红线,杜绝长年失陪、不履行父母义务的现象发生。再如,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是否可以引入更多有专业素养的社会组织,通过专业组织和人士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疏导,避免现在单纯由政府和学校指定人员联系留守儿童造成的人手紧张、不专业等问题。
我国留守儿童占整个儿童群体的1/3,这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未来,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让这些失依的天使同在蓝天下,共享一个家,不仅是家庭的义务,更是社会的责任。我们期待,血的教训能敲响一记有力的警钟,让家庭、社会和政府部门尽快携手,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编织起更完善的情感关爱保障网,让他们的生命之花同样绚烂绽放。
严 阳:未必“特长”,至少“喜欢” 2011-05-24 |
扼杀童真的“兴趣班” 2011-09-15 |
两会 声音 2012-03-06 |
2012关键词评点(上) 2012-12-25 |
何绪铜:留守儿童都该有快乐童年 2013-05-08 |
新华每日电讯:校长下跪是矮化尊严的苦肉计 2013-05-23 |
刘效仁:莫让读物太贵剥夺少儿平等阅读权 2013-10-30 |
李 强:韩国泡菜为何能“入遗” 2013-11-11 |
陈东海:宽松政策是比特币狂飙的催化剂 2013-11-22 |
中国青年报:放弃高考未必不是明智选择 2009-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