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一段时间,去日本购买“神药”成了中国不少游客行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游客的热购,令日本一些制药企业大发意外之财,数钱数到手软。本月1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发布消息称,由于中国游客纷纷“扫货”,该公司第二季度销售额增至去年同期的5倍多。
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游客趋之若鹜的日本“神药”都有些什么?有涂抹在伤口后形成薄膜防止细菌进入的“液体创可贴”,有助改善皮肤泛红的“角质软化膏”,也有贴在额头用于冷却的“退热贴”……据了解,这些所谓“神药”其实根本不神,对日本人来说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药,属于非处方药,在药店里随处都可以买到。
这些被中国网络媒体称之为“神药”的药,并非因为它们包治百病、一副见效,而是由于这些药品一来物美价廉、安全放心;二来设计新颖、科技含量高;三来国内市场不多见,比如治疗鸡皮肤的角质软化膏就成为很多国内爱美人士心仪的对象。
剥开国外“神药”的包装,有的“神药”固然有一定好处,但其功效更多的是因为购买者的心理作用而被夸大了。而代购者和商家正是利用了一些消费者盲目追捧“神药”的心理而大赚其财,甚至向国内消费者推销一些安全隐患极大的“三无”药品,让人们破财之余更有害健康。
在笔者看来,出国抢购“神药”的背后,也反映了一些国人对本土药品不放心的心理。虽然有的国外常备药品也能在中国买到,可是有人却认为去国外买药更安全、更划算。而反观我国药品,定价偏高、针对特定人群和少见病的专用药短缺,让有的消费者觉得“让人不那么放心”。还有很多国外的创新药物都不包含在国内医保的范围内,使得一些消费者吐槽“难以承受”。
正如同日本马桶盖一度风靡国内一样,中国的企业应该深入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一些产品在本土市场叫不响?消费者不买账?面对消费者的“洋神药”情结,我们的监管机构又应如何完善新药批准制度,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制新药、造良药?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或许才是解开“神药”情结的症结所在。
赵光瑞:茅台出口“内销”的困惑 2011-01-07 |
公开“家丑” 2012-05-11 |
燕山快笔 2013-07-05 |
韦应成:廉政新规何以成畅销书 2014-05-05 |
张 毅:国人海外抢购现象的背后 2015-03-20 |
周俊生:将有更多奢侈品掀起降价潮 2015-03-20 |
证券时报:加强对民间非理性通胀预期的引导 2009-10-22 |
证券时报:加强对民间非理性通胀预期的引导 2009-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