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会议指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二元”状况由来已久,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看病热衷“北上广”,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就医现象。这不仅造成了基层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让老百姓看病少跑路、少花钱,其惠民效应值得关注。
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并按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及时便捷的双向转诊,从而建立科学有序的诊疗秩序,确保病人得到适宜治疗,主要包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等。分级诊疗的实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医疗资源的集约与效能,让民众分享到深化医改的更多红利。
老百姓看病之所以舍近求远去大医院,关键是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不放心。因此,如何加强包括县级公立医院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就成为践行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前提。而首要的,就是要强化对基层全科医生等的人才培育。这不仅需要加强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扎根社区、服务民众的职业道德教育,更需从业务培训、职称评定、待遇提升和编制保障等多个层面,给于基层医生更多的政策性关照与激励;同时,还可通过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差距的办法,引导和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优先考虑在基层就诊。
实施分级诊疗,旨在建立科学有序、节能高效的医疗秩序。这就要求实行包括检查检验、消毒供应等在内的医疗资源的高度融合与信息共享,力避不必要的重复与浪费,比如推进检查检验的结果互认,促进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间的有序转诊等,尤其要着力破解人们“能上不能下”的看病习惯,遏制大医院无序扩张、病人和好医生双上流的恶性循环,引导和畅通慢性病和恢复期患者的向下转诊,努力构建“首诊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签约”服务作为近年来医改试点的创新举措,备受社会关注与推崇。民众通过与基层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的签约服务,既可接受“一对一”的基本医疗,还可零距离得到公共卫生及养生保健等方面的有效指导,这不仅契合了预防为主的“治未病”原则,让服务模式从间断的诊疗服务向连续的终身保健转变,也不失为对医疗资源的一次良性整合,“签约”服务更有助于构筑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让居民获得更简便快捷的优质医疗服务。
期待分级诊疗的医改愿景早日照进人们的就医现实。
徐立凡:欢迎民资进铁路不能只破“玻璃门” 2012-06-05 |
李光东:利民政策为何反让人不方便 2012-10-09 |
邓海建:699万毕业生就业难不只是“观念... 2013-05-21 |
马致平:对民资办医要“扶上马送一程” 2013-10-16 |
慧英姿:立法论罪不能包治百病 2013-12-18 |
红网: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步伐让民富与国富同步 2010-03-09 |
燕赵晚报:“民评官”技术层面易而制度层面难 2010-07-08 |
羊城晚报: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从哪里入手 2009-08-27 |
羊城晚报: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从哪里入手 2009-08-27 |
中国网:盼收入分配改革尽快破茧化蝶 2010-03-08 |